湖南有效應對金融危機紀實
一場百年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突如其來,來勢兇猛,將全球經濟逼入“彎道”,我省也受到嚴重影響,面臨嚴峻考驗。
關鍵時刻,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化“?!睘椤皺C”,搶抓機遇,不僅要保持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還要 “彎道超車”,科學跨越!
“彎道超車”,這是賽車場上制勝的黃金定律。彎道有險情,彎道更有機遇;“彎道超車”的要義正在“?!敝幸挕皺C”,進而化“?!睘椤皺C”,脫穎而出!
彎道充滿變數,彎道考驗功力,彎道更蘊藏勝機?!皬澋莱嚒?,彰顯湖南風采——2008年,歷經百年罕見雨雪冰凍災害磨難的湖南破浪前行,逆勢飛揚,經濟總量躍入全國“萬億元俱樂部”,生產總值增速前移四位,名列全國第九;今年1月,工業、投資、消費,均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
“彎道超車”正其時
增速放緩;財政增收、群眾生活困難加大;返鄉農民工增加,就業面臨壓力……去年10月,國際金融危機對我省的影響開始顯現。
當時,我省正在籌辦銀企洽談會。在國際金融危機的灰色背景下,促進銀企的對接洽談,還有沒有戲?能有多大戲?當時有不少人擔心。省委、省政府態度明確: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應該積極應對,銀企洽談會不僅要辦,而且要辦好。經過多方努力,洽談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豐碩成果:186個項目簽約,意向貸款總額960.4億元;5個企業上市與私募股權融資項目達成協議,直接融資4.8億元;金融租賃簽約融資達2.82億元。
洽談會的成功舉辦,成為了我省臨危不亂、“?!敝幸挕皺C”的一個實證。
危機迅速蔓延,不利影響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從沿海向內地,從中小企業向大型企業,從勞動密集型、出口導向型企業向其他企業擴散,經濟運行可能會遇到更加困難的局面。如何積極應對?成了擺在省委、省政府面前的第一件大事。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春賢,省委副書記、省長周強等省主要領導,一邊密切關注事態的最新發展,一邊走進企業、走進鄉村,展開密集的調研,深入了解實際情況,縝密思考應對措施。
對資源類產業比重大、勞務輸出量大、財政相對薄弱的我省來說,這場危機對我省工業、就業、財政等各方面的影響的確不可低估。但是,省委、省政府始終認為,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加深,世界經濟增長格局有所變化,但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趨勢不會逆轉,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仍然存在,我省經濟發展也不會因為這場危機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去年11月,中央果斷出手,決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推出一系列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政策措施。我省迅速召開省委常委擴大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會議分析,國際金融危機給我省經濟發展帶來的困難前所未有,但危機中蘊藏的機遇也是前所未有。一是政策機遇。這是最大的機遇。中央出臺的這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政策措施,對我們這樣的中部省份極為有利。投資上重點支持的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等領域,沿海很多地方已相對飽和,而我們卻仍舊很薄弱,投資空間很大。二是我省具備了用好政策機遇的基礎和條件。近年大力實施的“一化三基”戰略,與中央“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政策高度契合,中央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中,重點投資的7個方面,重點振興的10個重點產業,大都是“一化三基”的內容,有利于我省與中央政策的對接。三是經濟波動期蘊藏的機遇。這次金融危機帶來的世界經濟調整,有利于促進我省加強技術改造和創新,有利于承接產業轉移,有利于吸引資金、技術和人才,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日益擴散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湖南既是嚴峻的挑戰,也是難得的機遇,要搶抓機遇,化危為機,把經濟波動期變為加快發展的機遇期。
思路日益清晰,信心更加堅定。 去年12月15日至17日,省委召開經濟工作務虛會,出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不利影響的大政方針——“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就業,強基礎”。緊接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春賢在12月20日召開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更是明確提出了應對危機、進而利用危機中的“機遇”加快發展的目標——“彎道超車”。
“彎道超車”,是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作出的戰略決策,是多年來立志“科學跨越”的湖南難得的歷史機遇。利用好“彎道”,必將搶先沖過“彎道”,“彎道超車”正其時。
“彎道超車”巧應對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春賢一開始就強調,“寧可把困難估計得嚴重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實一些,絕不可掉以輕心。”省委副書記、省長周強多次指出,“要清醒認識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BR> 首要應對舉措,就是千方百計保增長。省委、省政府把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作為全省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對我省來說,保增長又重在加大投資力度。省委、省政府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及早謀劃,及時行動,打破常規抓項目,爭取了國家對我省的大力支持。中央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推出后,國家發改委召開緊急會議安排去年四季度新增1000億元的中央投資,全國新批15條高速公路,我省就拿到了5條,創造了一年開工18條高速公路的奇跡。經濟刺激計劃,鐵道部門拔得頭籌,端出了數萬億元投資的盤子。省領導張春賢、周強與鐵道部部長劉志軍等多位部領導提前銜接,我省拿回了“全面提速4個在建項目、7個擬開工項目,盡量提前完成‘十一五’等中長期規劃項目”的一大塊“蛋糕”。投資近165億元的岳陽煉油化工一體化項目、投資超過500億元的桃花江核電站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已經開工或加緊展開前期工作。更多的項目正在加緊申報。
去年下半年以來,我省相繼出臺《關于應對當前經濟形勢進一步擴大投資的指導意見》、《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工業企業平穩較快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切實做好當前農民工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多管齊下,漂亮地打出應對危機的“組合拳”。為了幫助企業應對復雜形勢,我省全面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采取緩繳社保費、擴大失業保險使用范圍、支持困難企業開展在崗培訓等措施,千方百計減輕企業負擔。在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高新技術引導資金、新型工業化專項資金、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支持、重點上市后備企業上市前期工作經費補助等促進企業發展資金,全部做了“加法”,有的還大幅度加碼。為了穩定房地產市場,《關于促進我省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暖風頻吹。個人首次購買普通住房的契稅稅率統一下調到1%;個人銷售或購買住房,暫免征收印花稅;個人銷售住房,暫免征收土地增值稅。如此等等,充滿了“降”、“免”、“調”等字眼,下起了一場又一場的“及時雨”。即使是房地產存量貸款,也可以享受七折的利率優惠。為切實做好當前農民工工作,我省一下子就推出了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工就業、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大力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和投身新農村建設、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等八大舉措,可謂關懷備至,力度空前。
這些政策措施,個個貨真價實,條條切中肯綮,為巧妙應對復雜的“彎道”路況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彎道超車”初顯效
“彎道超車”初見成效。去年,在金融危機全面蔓延的背景下,湖南人交出的“成績單”讓人為之一振。
經濟逐季走高、逆勢而上,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經濟總量邁上了一個大臺階,生產總值和銀行存款余額雙雙過萬億,其中,生產總值達到11156.64億元,首次進入了GDP萬億元俱樂部,在全國排名前移兩位;增速達到12.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8個百分點,增速在全國居第9位。
繼工程機械行業產值過千億元之后,我省又新增石化、有色、食品三個產值過千億元產業;農業全面豐收,糧食總產量達到594億斤,超過歷史最高水平,實現連續5年增產;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表現出色,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加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對外貿易的增幅都超過兩成……
數字或許枯燥,但卻最有說服力:“彎道超車”,湖南的位次已開始前移。
新年伊始,來自多方的信息,無不透露出春之聲,春之景。
火爆的春節消費,為我省擴大內需拉動消費開出了一個漂亮的“紅盤”:全省春節期間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58億元,同比增長16%。
來自企業的“利好”不絕于耳:這邊中聯重科春節后上班第一天即有187臺套大型產品發給國內外各大用戶,開門進賬3億多元;那邊三一集團投資1億歐元在歐洲建立生產基地,創造我國企業在歐洲單項目投資之最;才聞水電八局海外工程突飛猛進,又聽“衡變”中標700萬歐元大單,實現產品批量出口。剛剛傳出的今年固定資產投資7100多億元計劃,不僅有國家積極財政政策的強力支撐來作后盾,更有金融系統的積極回應作為注腳。其中,僅建設銀行一家,就與我省簽署了總額高達2807億元的戰略合作協議。
一項項應對措施,日益充分地發揮出拉動效應。冷水江市禾青鎮楊坪村10組,是婁底至新化高速公路跨資江大橋建設工地。承擔大橋建設的中鐵十七局項目經理申海忠告訴記者,由于項目拉動,楊坪村回鄉的農民工近200人全部有了用武之地。省高管局總工程師李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已開工建設的18條高速公路,總投資額約1450億元,按一比四的拉動效應,可拉動湖南相關產業投資6000億元,安排200多萬個勞動力就業,如果加上今年擬開工的14條高速公路,投資拉動和就業效應就更明顯了。
誰又能算一算,今年7100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投資拉動和就業效應又有多少?省委、省政府及時采取的一系列的有效應對舉措,全部產生的成效,又有多少?
競爭在“彎道”,決勝在“彎道”。 “彎道超車”,精彩無限!我們相信,在新一輪的發展中,經受過“彎道”洗禮的湖南人,一定會上演出更加精彩的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