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出臺好政策使農機行業發展機遇多
中國政府歷來重視農機產業發展,2004年,《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公布實施。
為促進農機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2010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指出: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大力推廣機械深松整地,支持秸稈還田、水稻育插秧等農機作業。進一步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擴大補貼種類,把牧業、林業和抗旱、節水機械設備納入補貼范圍。
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又通過了《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研究部署進一步支持農業裝備產業發展扶持農業生產的政策措施。同時國家在《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也將發展農業機械作為重點振興的十六個領域之一。當時,有關人士表示,后續支持產業發展的政策已經進入最后定稿階段,有望在6、7月出臺。
據報道,“新政策”在財稅政策方面,可能將對符合產業政策的農機工業企業按20%優惠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符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條件,按15%的優惠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其它財稅支持可能還包括,農機企業增值稅繼續執行13%稅率,銷項額大于進項額的留抵額實行當年退還企業。在進口方面,由于國家支持農業裝備生產企業提高農機產品本地化生產能力,國家將鼓勵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關鍵零部件實行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先征后退。對國內能夠生產的、技術性能、產品質量、產品價格與國外相近的農業裝備,原則上不批準進口或進口不予免稅。
此外,中小型農機企業也將享受國家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創新型企業試點向農機制造業傾斜。
農機行業諸多機遇
1、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特別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使事關農業發展的重大決策進入實施階段,為農機工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2、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2009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國家加大投入,采取十項措施拉動內需,同時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中央一號文件要求進一步強化惠農政策,加大投入力度,都將為農機工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機遇。
3、國家繼續加大對農業的投入與補貼,尤其是2009年農機購機補貼資金增加到100億元,必將拉動農機市場。
4、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帶來巨大機遇。中國的一個成功經驗就是在經濟放緩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勢必帶動拖拉機、農用運輸車和農用工程機械的發展。
5、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草原改造、秸稈綜合利用等設備將迎來良好發展機遇。
結語: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的推進、國家基礎工程的加速進行和國內外平等互動競爭平臺的搭建,將使國內農機快速發展,農機工業裝備農業能力不斷增強,農機產品科技含量不斷提高,為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質技術基礎。國內農機企業在這種情況下應根據新的發展趨勢及時地調整發展策略,使農機行業發展呈現出一種新的發展局勢,促使我國農機事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