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經濟和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
本報訊 年初以來,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帶領全市上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堅持工業立市、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不動搖,堅持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創新驅動、全民行動不動搖,使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實現了新的跨越,并進入健康科學快速發展軌道。
經濟運行高開高走 工業產能充分釋放
2010年,全市經濟開局良好,發展活力、發展后勁明顯增強。1—7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45.9億元,同比增長18.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5.9億元,同比增長35.3%。外貿進出口額實現1.6億美元,同比增長44.7%。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62.4億元,同比增長18.2%。全市開工建設3000萬元以上項目489個,完成投資231.7億元;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86個,完成投資69億元。重大項目成果喜人,雙遼電廠二期、四平熱電廠二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煙廠異地改造項目正在進行,上海同捷新能源汽車生產項目已簽訂協議。企業融資工作取得突破,巨元瀚洋換熱器成功轉入納斯達克主版掛牌交易,北方肥業取得私募股權投資,精細化工有限公司上市工作進展順利。
工業產能充分釋放的標志是向存量要增量,挖掘企業自身潛力,特色園區建設已形成集群競爭優勢,工業經濟健康快速發展。1—7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實現595.8億元、160.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3.3%和28.2%;利潤實現19.1億元,同比增長74%。全市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4.3%。
財稅形勢明顯好轉 對外開放水平提升
1—7月,全市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30.6億元,同比增長39.3%。地方級財政收入完成14.7億元,同比增長41.2%;市本級地方級財政收入完成6.5億元,同比增長50.9%。1—7月,省外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80億元,同比增長32%。重點區域、重點項目實現突破,赴北京、長春等地開展經貿交流活動,共簽約項目120個,總投資246億元。“北融長春”取得與長春市政府等簽署16項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果。我市成功舉辦中國·四平換熱器產業發展國際研討會和全國北方防汛工作會議,這些活動擴大了我市對外的影響力。
農業和農村經濟平穩發展
全市農村克服春季持續低溫不利影響,實施“三動、兩種、一達標”措施,高質量、高標準完成了春耕生產,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1217.2萬畝。目前農作物長勢喜人,有望再奪大豐收。全市“兩區一建”之作全面啟動,新建棚膜小區、棚室近4000個,新建牧業小區391個。改擴建151個。“兩區”建設標準化水平明顯提升,為養殖業和高效園藝特產業上規模、上檔次奠定了基礎。市級班子和軍分區主要領導帶頭包保試點村加大加快了農村村屯環境綜合整治的力度和步伐。目前全市118個示范村、1041個行政村已全面開展了村屯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并取得明顯成效。
民生工程扎實推進人居環境得到改善
市委、市政府通過加大投入、完善措施、傾斜政策,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最迫切的民生問題,大力推動全民創業,1-7月,全市新增私營企業566戶,個體工商戶9100戶。城鎮新增就業3.6萬人,廠辦大集體49402名職工領取了補償金。各項社會保險政策得到了落實,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均完成計劃的95%以上。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扎實推進。新農合參合率達95.5%。全市棚戶區改造開工建設面積40萬平方米,改造泥草房10427戶,統建廉租房5萬平方米,“暖房子工程”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今年,我市人居環境宜居城市建設取得了新成效。目前,我市聘請頂級設計單位,高標準開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修編工作,今后20年四平城區發展、城市建設的總體布局初步確定。城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開工建設紫氣大路等多條主要街路,對市區5個出口進行了綠化改造,累計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源井122眼,管網15處,全市人民關注的市體育場和全民健身中心即將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