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高效能精梳機的同時應進行現有設備技改
新華社信息無錫5月30日電(記者胡柳)河南紡織高等專科學校教授任家
智認為,我國精梳機技術水平及設備加工制造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正在縮
小,國內企業應在積極推廣應用高效能精梳機的同時,利用精梳新技術對現有精
梳機進行技術改造,以全面提高精梳設備的技術水平和紡紗質量。
我國精梳設備經過近40年的發展,精梳條質量、精梳落棉質量及機器的穩
定性等綜合質量水平及自動化水平有很大提高,國產精梳機的技術水平及設備加
工制造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正在縮小。截止到2000年,我國精梳機的
臺數已達到13264臺,萬錠配臺為3.9臺;精梳紗所占比例為19%;精
梳機的速度已提高到FA266的350鉗次/分,精梳機的產量較1990年
提高了3倍。同時應看到,目前國產精梳機的機型繁多、品種不一,速度水平與
紡紗質量水平上的差別也很大,按其工藝速度可分為四個層次:工藝速度在30
0鉗次/分以上的高效能精梳機,如FA266型、F1268及PX2-J型
精梳機;工藝速度在200-280鉗次/分的精梳機,如FA261型等;工
藝速度在160-190鉗次/分的精梳機,如FA251型等;工藝速度在1
20-155鉗次/分的精梳機,如A201B、C、D型。在這四個層次中,
以A201系列精梳機最多,約為7200臺,該機速度低、紡紗質量差。
任教授指出,國內棉紡織企業應在積極推廣應用高效能精梳機的同時,利用
精梳新技術對不同層次的精梳機進行技術改造,使精梳設備的整體技術水平和紡
紗質量全面提高,為改善我國棉紗的產品結構、提高產品檔次和產品競爭力奠定
技術基礎。分析認為,采用高效能精梳機的經濟與技術優勢具體體現為:
一是高效能精梳機速度高、產量高,萬錠配臺、用人及占地面積少。精梳機
產量與精梳機的速度、小卷定量、給棉長度及每臺精梳機的眼數成正比。從有關
數據上分析,在精梳機的給棉長度與精梳落棉率相同的情況下,FA266、F
1268型精梳機的產量為A201D型精梳機產量的4.15倍,萬錠配臺
數、占地面積和用人均僅為A201D型精梳機的1/4,萬錠精梳機耗電量也
大大減少。由此可見,采用高效能精梳機可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二是高效能精梳機的機械性能與紡紗質量水平高。由于高效能精梳機的分離
羅拉傳動機構、鉗板傳動機構及鉗板組件等關鍵機構設計合理,機器長時間運轉
時,故障少、壞車少、穩定性好。精梳條的質量指標(如條干cv%值、重量不
勻率、精梳條含短絨率等)及精梳落棉指標(精梳落棉率、落棉含短絨率等)都
能達到規定要求。
三是高效能精梳機普遍采用了高靈敏度的自停裝置、計算機監控系統、PL
C程序控制系統等,自動化水平高,勞動強度低。
研討會上,任教授還就目前國內棉紡織企業使用最為廣泛的A201系列精
梳機、FA261型精梳機存在的問題、技術改造的目標、內容及方案進行了全
面的分析介紹。他指出,企業對A201系列精梳機進行技術改造的主要目標應
放在提高車速,增加單機產量、提高勞動生產率、擴大精梳生產能力上,經改造
后的機器工藝速度應達到160-180鉗次/分。同時,應通過技改實現產品
質量的提高、紡紗品種的擴大以及一定程度地改善勞動環境。對FA261型精
梳機的技改目標則包括:車速提高30-50鉗次/分,產量提高12%-20
%;機器的振動和噪聲有所降低,紡紗質量有所提高;機器的適紡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