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也需要“互聯網+”
Feijiu網資訊平臺:日前,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在首屆全國環境互聯網+會議上要求環保部門要善用互聯網+、新媒體,推動環境保護社會共治,促進環境法治,積極開展輿論引導。 互聯網促進了公眾環境意識的進一步覺醒,也使得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方式更加多元、自主和開放,各級環保部門必須進一步加強環境新媒體建設,充分認識新媒體的重大作用,積極建立自己的新媒體,善用社會新媒體,形成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融合的環境宣傳教育大格局。
自從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首提“互聯網+”的概念后,各行各業紛紛積極找尋自身與其契合的點,而作為時下熱點的環保領域自然也不會在互聯網的浪潮中“擱淺”。那么究竟互聯網會與環保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綠色水滴2013:可以預見,互聯網、新媒體未來將會對環境保護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環保執法力度也會越來越大,如何讓二者更好融合在一起?熏是環保領域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互聯網+環保:它山之石,“高效?簡便?共享?長遠”。 信息化建設是組織、管理問題,信息化是將重復的、固化的流程提煉出來,使得人為流程數字化,從而提高效率。美國環保信息系統,50%的工作都進入流程,數據提供者按聯邦規范標準提供信息,環保數據和其他領域的數據互通共享。
@治則治法:“互聯網+環保”,是利用互聯網的理念、思維、方法推動建立線上線下互動,上下左右聯動的環保全員參與機制,建立全民參與、全員監督、各盡其責的全元動員機制,有效實現把生態文明理念真正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全過程,不斷探究推進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方式方法。
@撥云見晴空:在互聯網的影響下,環境保護工作已進入大數據時代。只有沖破傳統思維的束縛,將互聯網與環保工作這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跨界融合,才能把新時期的環保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