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政策助推農機行業快速發展
近日在合肥舉辦的全國農機訂貨會盛況空前,同期舉辦的第五屆中國農機論壇也受到感染,聽眾擠滿了會場。本論壇的主題是:補貼政策與農機市場。與會領導、專家和學者圍繞“補貼政策”對今年農機市場的新特點、新熱點、新動向、新趨勢,以及“十一五”期間我國農機化和農機工業發展的趨勢進行了探討。專家認為,隨著支農政策的陸續出臺和農機補貼政策的進一步落實,中央及地方各級財政對農機投入的資金明年仍會有較大幅度增長,并將帶動社會資金增加對農機的投入,我國農機行業已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
理性對待火熱局面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俊發指出,目前國家的宏觀環境對農機行業的發展十分有利。今后5˜10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農機行業面臨很好的發展機遇。對于目前存在的一些困擾行業發展的問題,需要深入探討,找到解決的辦法。對此,相關農機協會應進一步發揮作用。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于珍在給論壇發來的賀信中強調,現代化農業離不開農業機械化,農機行業作為為現代化農業提供生產工具和技術裝備的產業與用物質與技術手段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的重要行業,是切實解決“三農”問題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希望農機生產流通部門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我國農機行業改革和發展的全局,通過深入基層、深入農村,了解和掌握“三農”的實際需要,不斷改進流通渠道和營銷模式,努力為農民提供先進適用、物美價廉的農機產品與服務。
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會長崔本中說,農機市場火爆,更應該理性對待,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政策因素對農機市場的拉動作用到底有多大?大中拖、收割機、插秧機等熱銷產品到底能持續暢銷多久?“十一五”期間農機行業發展趨勢如何?這些問題把握好了,企業才能更好抓住機遇。
補貼政策緊貼市場
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副司長張天佑在論壇上詳述了購機補貼政策和明年補貼工作的初步考慮。他說,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的整體水平還不高,耕、耙、播、收等幾項主要的田間作業機械化水平尚不到40%,農民的購買力又很有限,在這種情況下,發展農業機械化需要國家給予適當的扶持。這是出臺農機補貼政策的一個基本背景。
他在闡述為什么實施補貼政策及所取得的成效時指出,通過系統的比較和分析,我們認為采取購機補貼的辦法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從近兩年的實施情況來看政策的帶動作用非常大,達到了調動農民購買和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提高農機化水平,優化農機產品結構,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加速優勢企業的發展壯大,加快適用農機推廣應用,提高農機服務的組織化程度的目的。今年中央財政安排了3億元,各級地方政府的配套資金超過了8億元,農民的投入就更多,由此帶來了農機市場購銷兩旺的火爆局面。因此我們認為,實施補貼政策是支持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一項基本政策,應該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把它堅持下去。
張天佑在介紹明年的補貼工作時表示,明年中央的購機補貼總量仍會加大,為搶農時明年全國通用類購機補貼產品選型的時間也將提前,并由去年實施的“應邀選型”變為“公開選型”,旋耕機將被列入到通用目錄中。明年仍將實行部省兩級選型制度,部一級的全國通用類購機補貼產品選型文件說明會將于11月10日在京召開,屆時將對企業參選的條件、選型文件的填報要求、選型程序等做詳細說明,并計劃在元旦前后完成機具的選型工作(也就是目錄的制定工作);與此同時,省一級的非通用型購機補貼產品選型也爭取在元旦前后完成,以便在明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預算以后能夠盡早實施明年的補貼政策。總之,購機補貼工作要在比例適度、產品范圍適當、受益面合理的情況下,使補貼的力度與發展的速度相適應。
新起點及其新機遇
據了解,“十五”期間,我國農機化呈現出全面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農機裝備總量進一步增長,主要農機保有量都提前達到了“十五”計劃的指標。我國農機化的發展正處于成長時期,從初級階段的后期向中級階段邁進,并開始進入到增機減人的新時代。
我國著名農機化專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白人樸強調,“十一五”期間是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我國農機化發展將面臨新的形勢、新的起點和新的要求,要通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的精神和對農機化的要求來謀劃農機化的更大發展。他認為,從“十五”計劃的推進農業機械化到“十一五”規劃的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標志著黨和國家對農業機械化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一五”農機化的發展要在“十五”發展的基礎上上好臺階,不僅要有量的增長,更要有質的提高,實現可持續發展,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經濟協調型的農機化道路。
白人樸提出,“十一五”我國農機化的發展應緊緊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這條主線,重點抓好糧食生產機械化和產業化、保護性耕作機械化、特色機械化工程、節約機械化技術的推廣等四大農機化工程。
中國農機化科學研究院院長陳志在談及未來幾年農業裝備技術發展的方向與重點時指出,未來農業裝備技術發展首先要解決糧食安全保障問題,繼續研究三大糧食作物田間作業機械化升級換代技術;其次是把農業結構調整保障技術作為重點發展的方向;第三是搞好農產品加工與食物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究,提升農產品加工的創新能力;第四是重點發展農業可持續發展保障技術,包括農業資源高效利用技術、環境友好清潔生產技術、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技術等。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金生在會上簡要介紹了受國家發改委工業發展司委托編制“十一五”農機工業發展規劃的情況。建議以實用為基礎,以提高技術水平為重點,以產品成套為目標,加強行業企業和市場管理,提高農機行業的整體素質和技術水平;提高產品的技術標準,以技術標準提升產品的可靠性和質量。希望國家在進一步落實稅收減免政策、扶持農機新產品開發及農機基礎科研,盡量減輕農機企業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