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業車輛領袖探討市場的現狀和未來
> 2008年10月2日至5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Scottsdale舉行的《美國工業車輛協會(Industrial Truck Association,ITA)秋季會議》的總裁論壇上,來自全球工業車輛行業領導人物匯聚一堂,討論未來幾年的市場走向。
從與會的嘉賓所討論內容看,未來一年乃至數年間,全球市場的總體格局是,在當前經濟危機面前,正在發現新的挑戰,但確實也存在機遇。
美國工業車輛協會主席Stanley Simpson(卡爾瑪RTCenter總裁)在會上表示:“首先,我要特別感謝陸大明理事長的到來。我們都很關切中國現在的發展情況,也很關注四川人民的處境,今年的大地震帶來的傷害無疑是巨大的。CITA協會成員公司紛紛伸出援手來幫助受災地區,這讓我們很感動。我們現在面臨著十分不穩定的經濟環境,根本無法預知接下來會發生什么狀況,真是無法掌控自己的市場變動。市場經濟經常會出現起伏、波動、擴展或收縮,如此循環往復,即使政府宏觀調控介入,有時也無濟于事。目前這種緊縮狀態將持續多久?何時才會出現有利轉機?我們的客戶何時才能重新對我們的產品充滿信心?若需求一直無法跟上,我們的產品滯銷情況會更為嚴重。其他的發言人已經提到了仍在持續的信貸危機、能源及勞動力成本。但我們仍是充滿希望的,世界新興經濟體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抵擋了部分經濟下滑的沖擊。我十分統一各位的發言,我們因為共同的市場而緊密聯系在一起,對你們的判斷我深信不疑。”
他特別強調:“我個人認為這次的經濟蟄伏仍要持續一段時間才能恢復。也許要到2010年,但實際情況很難下定論。”
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VDMA)工業車輛分會的SaschaSchmel代表歐洲物料搬運機械協會(FEW)主席、德國凱傲集團(KIONGroup)首席執行官GordonRiske,預測了歐洲工業車輛行業目前所面對的經濟前景。
他表示,盡管次貸危機并非歐洲的主要問題,但很多經營范圍遍布全球銀行業的歐洲銀行還是被迫宣布破產。我們期待美國市場對歐洲商品及服務的需求能夠有所下降,從而削弱出口利率。
若說此次危機導致了借貸環境更為緊張,全球經濟步伐都被拖慢勢必也是此次危機的另一個不利影響。
鑒于對于當前經濟形勢的評估不那么樂觀,以及人們對未來6個月期間的悲觀預期,歐元區經濟前景在2008年連續第四次惡化,這將使西歐市場環境在2008年下半年以及2009年全年日趨嚴峻。盡管在將來要面對很大的挑戰,但最近這段時期卻發展良好。
2007年,西歐的工業車輛行業增長率約為10%,起重內燃叉車市場增幅高達12%,倉儲車輛增幅為9%。因此,對于很多國家而言,2007年無疑是個高峰點,除了英國以及增長僅為4%的西班牙。
再看東歐。東歐的增幅約為50%。更詳細地來看,作為東歐最大的國家,俄羅斯的市場增長率達到62%。另外,波蘭增幅也很強勁,達到4%,但在數量上卻完全無法與俄羅斯匹敵。東歐市場上內燃叉車仍是最為重要的產品系列。
在歐洲市場上的叉車銷售排名為:德國排名第一,其次是法國。加上意大利、英國及西班牙,前五個國家占了整個歐洲市場的60%。而東歐最大的市場份額持有國——俄羅斯僅排在第六位。
歐洲的市場份額正慢慢從西歐國家轉移到東歐國家的手中。從2001年到2007年,13%的份額移入了東歐市場。根據近來東、西歐的增長率來預測,這種從西到東的市場份額轉移將會繼續。西歐的主要焦點是倉儲叉車,其市場份額自2001年開始便穩定保持在56%。而東歐同期的市場中,主要出現的還是內燃叉車,其市場份額已從2001年的41%發展到了2007年的47%。東歐主要市場仍在擴展中,倉儲叉車的市場份額在減縮。
盡管我們期冀物流業能夠更為廣泛,從而帶動更高的倉儲及電動平衡重式叉車的需求,但我們預計這種結構在不遠的未來里不會有多改變。
從今年迄今的數據看,東歐市場的幾乎每一個產品類別都出現高增長,而西歐的多數市場領域都出現負增長。
對于2008年市場展望,他表示:“東歐幾乎每一個產品區域都保持了很高的增長率,而同期的西歐市場上,甚至最為主要的市場區域都出現了消極的增長。前面我們所提到的經濟發展速度減緩已經波及到了西歐的工業車輛行業。若沒有強勢增長的東歐市場,整個歐洲都將呈現負增長。”
對于2009年歐洲市場展望,他說:“縱觀2008全年及整個歐洲的態勢,綜合東歐增長、西歐消極增長的情況,我們可以預測,截止到2008年末,內燃叉車增長將介于0—+5%之間,而倉儲叉車則介于-3—+2%之間。而對于2009年,行業發展態勢仍是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