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鋼行情如履薄冰
中國廢舊物資網資訊平臺:縱觀2013年行情,鋼市“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現象已屢見不鮮,而淡季的回暖也不過是對旺季慘淡行情的彌補。第四季度已過半,被寄予厚望的三中全會卻并沒有如商家所愿,后市似已無所期待。全年走一步退兩步的行情讓人著急卻又無可奈何,廢鋼行情真正是如履薄冰。后期能否再有轉折?懸哉!懸哉!
首先,宏觀方面:政策無明顯利好,宏觀數據未有提振效果
萬眾矚目的三中全會已過,但卻令人大失所望,會議強調市場這一無形的手的作用,以改進競爭環境和激勵機制為重點,促進創新和綠色發展,那么就意味著政府宏觀調控將會越來越少,廠商們不能再依賴國家的優惠政策,應自我調節,促進市場的良性發展,另一方面則預示以往粗獷(即高污染、高產能)的生產方式將會受到明顯限制,煤焦鋼行情整改勢在必行。從長遠來看,這是鋼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但就短期而言,無實質性的利好政策,對產能過剩行業的打擊不小,低迷的鋼市行情或將繼續上演。同時,歷史數據也顯示市場的慘淡,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10月份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數據顯示,CPI同比上漲3.2%,為8個月新高;PPI同比下降1.5%,降幅較9月擴大0.2個百分點,PPI的環比持平同比下降顯示實體經濟并沒有如想象中那般景氣,終端需求增長存在壓力。
其次,下游情況:需求更顯不足,供需矛盾或處升溫態勢
從供給方面看,產能過剩仍是個問題: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上周鋼材社會總庫存降0.5%至1366.7萬噸,可見庫存有所下降,但降幅與前期相比卻大幅收窄;北方嚴寒天氣占領建筑工地,但產量控制相對有限,鋼材產量仍高位不下。而從需求角度看,在當前淡季背景下,終端需求更顯不足,尤其北方終端需求幾乎停滯,僅靠控產難以緩和供求矛盾,鋼材消耗是關鍵“短板”。從整個鋼市來看,供求矛盾處升溫態勢。
再次,資金方面:銀行采用穩中偏緊貨幣政策,資金壓力明顯
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全社會融資規模為8564億,較去年同期下降4342億,融資規模將至兩年來次低位;同時,有報告指出中國各大銀行11月底前的放貸額度已經見底,中國信貸政策收緊政策明顯,對于產能過剩行業的鋼鐵企業來說,融資無疑將會難上加難。有錢好辦事,沒有錢當然就動無可動,商家難周轉,便會套現低價出售,為轉移資金壓力,廢鋼難免陷入低價旋渦。
單看十一月,就本月行情看來月初呼聲極高的拉漲行情至此已經銷聲匿跡,三中全會成為了一個轉折點。會前,成材庫存下降帶來的積極因素,國家環保政策力度的加大,尤其是對三中全會的良好預期,明顯讓“金九銀十”消耗無幾的信心有所提振,短短時間內成材、鋼坯、期螺一路上行,為此廢鋼被推漲。然會中的觀望以及會議毫不留情的回落,都預示著前期的拉漲不過是曇花一現,或是對“金九銀十”慘淡的補償,抑或僅僅是一種財務手段。會議一結束,政策上卻并沒有明顯利好傳出,滿滿的信心被狠狠的踐踏,市場即時做出反應,市場下跌態勢較為明顯,雖有冬儲計劃的影響,但終究抵不過鋼市疲軟的本質,后期廢鋼難有大漲行情,窄幅調整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