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裝備市場需求加速增長
受能源、礦產資源需求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有色加工業升級以及應對國際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有色設備制造企業迎來了產品需求加速增長的大好時機。以銅精礦需求為例,因國外供貨商提價,現開發國內資源成了新的熱點,以致過去難以賣出的大型球磨機,在市場上成了"搶手貨"。
有色金屬技術經濟研究院的一位專家告訴筆者,過去,有色裝備,尤其是有色加工裝備訂單大多由國外企業獲得,這使得我國有色設備制造企業在過去20年的時間里沒有得到多大發展。
時至今日,這種尷尬情況已不復存在。筆者于去年年底走訪了衡冶重機、中信重機等知名裝備企業,與10年前裝備市場疲軟相比,裝備企業現在不是無活可干,而是有忙不完的活。
衡冶重機由衡冶總廠改制組建。該廠曾是原冶金部和有色金屬總公司管理時期,行業內最大的裝備制造企業,僅連續鑄鋼機一項,最高時曾占領國內70%的市場份額。然而,因有色裝備當時的需求量相對鋼鐵冶金行業要少,加之有色企業多從國外進口設備,以至于衡冶重機身居有色行業而名氣只能響在鋼鐵冶金行業。
近來,衡冶重機憑借自身實力和與科研院所的良好關系以及與跨國公司的多年合作基礎,已成功與外方合作制造了西南鋁業公司和南山鋁業公司軋機輔機設備;目前正在與法國格利賽公司合作制造1500毫米銅板帶熱軋機。有色裝備占衡冶的合同份額已由數年前的不足5%,上升至現在的近30%。
2005年12月,筆者在中信重機舉辦的"金川集團有限公司芰5.5m×8.5m溢流型球磨機設計聯絡會暨大型磨機技術交流會"上了解到,去年1~11月份,中信重機商品產值累計完成44.9億元,銷售收入完成38.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00.19%。據中信重機銷售總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瞿鐵介紹,此次他們從分包到總包,再到獨立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磨機,大約用了15年時間。目前,國內礦用球磨機基本已經不再需要進口。
15年的研發歷程映射出有色裝備企業開展自主研發的難度。由于有色裝備結構復雜、規模大、投入高,裝備企業必須要先有訂單才能生產,也才敢生產。而大型成臺套裝備的研制,需要吸收國外先進裝備的研發成果以及科研院所的設計支持,這使得有色裝備企業在整個制造過程中必須先引進技術,然后才能結合企業實際與科研單位共同推進裝備的國產化進程。這無形中增加了自主創新的難度。
現階段,我國有色裝備企業大多剛剛起色,很多企業處在改制的關鍵時候,內部設備老化、新技術工人嚴重缺乏,特別是融資渠道不暢導致資金普遍緊張等,都注定企業短期內難以形成產出高潮和自主創新浪潮。另外,企業的快速產出也不是企業本身所能決定的,成臺套裝備制造企業無論效益好壞,都需要眾多配套廠家的支持,而如軸承、電機、油泵、減速機等需要外購的零部件,因制造商也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往往是付了款還得排隊等貨。所以,裝備企業現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等候小的外購件而致使內部生產打打停停的困局。正因如此,有色裝備制造企業雖然吸收了大量的訂單,但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無法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