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滬銅國際影響力逐漸增強
期貨日報11月21日報道:在11月19—20日舉辦的“第十屆亞洲銅業大會”上,國內外專家認為,全球銅業正處于業務模式轉型中,立足國際化是行業的發展趨勢,滬銅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逐漸增強。
“近幾年市場正面臨銅價下跌,同時整個行業的業務模式也在經歷轉型,我們需要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LME首席執行官Garry Jones在會上表示,隨著中國跨境投資的增長,中國的銅期貨價格在國際市場的影響日益顯著。
上期所總經理劉能元對有色金屬行業的國際化趨勢非常看好。他表示:“有色金屬尤其是銅,是國內最為成熟的期貨品種之一,有色金屬期貨市場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在推進國際化方面,上期所將繼續推動保稅交割業務,深化境外品牌注冊制度,進一步擴大有色金屬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
雖然部分參會的金融機構擔心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將影響銅業發展,但江西銅業集團副總經理吳玉能卻持有不同的看法。他樂觀地表示:“中國經濟增速的確有所放緩,但我對中國的經濟依然充滿信心。”據了解,自2013年開始,隨著國內銅礦產能的集中釋放,銅礦供應能力大大增強,進入擴張周期。吳玉能認為,中國銅礦的產能將在2018年達到高峰,在此之后增速將放緩.
對于市場關注的明年精銅價格走勢,各方專家也分享了各自的觀點。
國際銅業研究小組(ICSG)秘書長Don Smale表示,根據ICSG的研究,2015年中國銅需求量料增加5%,精銅需求量將增加1.8%,全球精銅需求量增幅在1%左右。對于明年的銅價,吳玉能非常樂觀:“預計明年銅消費量將較今年增長7%,我很看好國內明年的銅價。”
吳玉能表示,作為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中國需求占全球精煉銅需求的45%。從今年精銅庫存下降,全球供應短缺的情況來看,明年精銅價格將繼續上漲。
中國恩菲冶金事業一部副總經理顏杰認為,銅精礦供應仍會維持買方市場格局。未來5年國內銅產能會維持現有格局,新建銅冶煉廠的產能將與淘汰落后銅產能持平。“目前國內銅冶煉廠生產的硫酸出現滯銷,這將制約未來幾年銅產能的增加。”顏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