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卡企業商務年會密集召開探求09年如何突圍
每年的12月份至新一年的1月份期間,是各企業緊鑼密鼓召開商務年會的時候。按照慣例,整車企業以及總成生產企業都會邀請和召集全國各地主要經銷代理商、服務站、配套企業、配件經銷商、客戶代表等歡聚一堂。會議規模大小不等,但都會以不同方式總結過去的一年,并探討新一年的發展機遇與計劃。而今年,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召開的各商務年會顯得尤為審慎與重要。
營銷突圍
2008年,是重卡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重卡市場累計完成銷售54萬輛,同比增長10%左右。回首這一年,不得不感嘆市場的變化莫測。上半年,重卡市場出現“井噴”式的高增長,累計銷量占到了全年總銷量的70%,單月平均銷量大于6萬輛;而下半年,形勢卻急轉直下,單月平均銷量不足3萬輛。全球經濟下滑對重卡市場造成了非常大的沖擊,物流貨源急劇減少,很多地區出現了用戶車輛運輸報停現象。這些都對2009年重卡市場需求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回顧這一年,各企業表現情況不同,但總趨勢基本一致。面對國內重型汽車市場先后受到雨雪地震災害、行業排放法規變化以及下半年愈演愈烈的國際金融動蕩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中國重汽全年產銷重卡超過11.2萬輛,生產發動機12.8萬臺,全年實現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同比增長30%。企業綜合競爭實力與抵御風險的能力進一步增強。中國重汽集團董事長馬純濟指出,2009年的市場形勢不容樂觀。但是總體上看,今年我國經濟仍將保持平穩發展勢頭,作為中國重卡行業的領軍者,中國重汽堅定三個信心:堅定對市場和需求的信心;堅定對國家宏觀調控的信心;堅定對重卡產業發展的信心。他說,當市場需求旺盛時,中國重汽要實現超常規增長;當市場需求平淡時,要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當市場低迷時,中國重汽也要頂住壓力,保持有所增長。無論行業上升或下降,中國重汽都要力爭抓住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的機遇,堅定在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的信念。全球金融危機引發深層次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給企業帶來良好的重組發展機遇,通過加速行業整合特別是汽車零部件企業的重組,有助于推動中國重汽實現做強做大的目標。在全球汽車行業受危機影響遭受巨大沖擊的大環境下,用相對較低的成本獲得先進的技術和合作項目,為中國重汽與國際先進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帶來了美好的發展前景。對企業內部而言,這次危機的考驗,也是中國重汽苦練內功、增強素質,提高整體運營水平的一次很好機會。中國重汽2009年的奮斗目標是,確保產銷比2008年有增長,力爭全年產銷重型汽車12.5萬輛,市場占有率上升35個百分點。圍繞這一奮斗目標,中國重汽提出明年將著重加強營銷體系建設,打造中國重汽特色的鋼鐵網絡,繼續擴大營銷網絡覆蓋面,做好細化和深化工作,加大中西部地區市場網絡建設的投入。進一步提高配件銷售的規模、層次和質量,2009年力爭實現配件銷售收入20億元,積極探索與國內外大型物流公司的交流與合作。
陜汽集團全年銷售各類汽車7.6萬輛,同比增長11.6%;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31%;2009年,陜汽計劃銷售商用車10.3萬輛,其中重卡7.5萬輛。
上汽依維柯紅巖公司(SIH)副總經理郭全說:雖然當前全球經濟正處于低迷期,但是SIH人完全相信中國拉動內需的巨大投資,將在不久顯現效應,促進經濟活力恢復,帶動重卡市場的需求復蘇。2009年,預計新紅巖將保持2位數的增長。對于上汽依維柯紅巖,2009年新基地完成產能得到解決;杰獅、特霸、翔凌等新產品逐步投放市場,成為市場占有率提升的新增長點;網絡調整、融資加強,利于經銷商和服務商做實做強;自制核心零部件總成,優化配套流程,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深化流程再造工作,降低成本,新紅巖的發展步伐將在綜合實力的穩步提升中加快。
東風商用車公司2009年商務年會上,東風商用車公司總經理童東城指出,在市場蛋糕變小的情況下,東風商用車公司將確保東風中重卡產銷量保持行業第一,并在2008年基礎上將市場占有率再提高1.5個百分點。為此,他希望全體零部件供應商與東風商用車加強合作,構建行業最具競爭力的東風供應鏈體系;進一步強化市場和客戶意識,提升QCT(質量、成本、時間)水平,在需求緊縮的環境中把握主動;提升整車與零部件供應商的合作層級,構建和諧、高效的整車與零部件配套關系;零部件供應商要積極謀求與整車同步發展。
一汽解放的商務年會將在1月中旬召開,但明年產銷量的計劃已基本確定,與2008年相比變化不大。該公司針對2009年新的市場環境下如何應對的各項措施不久后就能見分曉。
新產品突圍
今年的重卡市場特征預計將有較大的變化,首先從車型結構看,工程自卸車、城市渣土運輸車、環衛車、消防車等特種專用車將保持平穩增長;其次從用戶類型看,今年的用戶需求更多的來自于老用戶車輛的更新,新購車用戶的比例將大幅度減少;另外,燃油稅實施后,油耗支出將在用戶支出結構中的占比大大增加,因此用戶對油耗更加關注,低油耗、輕量化車型將得到用戶的青睞。最后,用戶需求更加多樣化,但歸結到一點,企業提供的產品服務綜合競爭力要高,用戶看重價格,但價格絕對不是用戶購車首要考慮的因素,企業需要在各方面營造競爭力。
陜汽集團袁宏明總經理表示,燃油稅實施對陜汽而言也是極大的利好,首先是大噸小標不再吃香,陜汽的客戶資源可能因此而有所增加。其次,陜汽重卡的節油型產品將獲得更大的競爭力,陜汽的09款產品設計突出特點就是燃油經濟性,國內獨有的“節油三劍客”配置使產品競爭力大大增強。陜汽商務會最大的亮點是重磅推出全面升級的09款節油產品,高端產品德龍F3000 也以其領先的高端重卡技術,引起與會代表的普遍贊譽。據陜汽總工程師王小峰在2009年產品報告中介紹,陜汽09款第二代國三重卡的最大特點在于“智能節油三劍客”和“智能管理七部曲”的絕佳配合,實現了多種智能節油技術突破,比傳統重卡省油15%左右。其中“智能節油三劍客”是指多功率省油開關、省油 1+1(省油恒溫扇與省油斷缸技術)、除水放心濾,再加上國際領先的“共軌行”系統的“分期管理、油耗管理、車速管理、定位管理、車輛防盜、異常提醒、遠程診斷”七大功能,創新車隊管理模式,確保最高運營收益。
在中國重汽09年度商務年會期間,中國重汽重磅推出國內重卡最高水平的HOWO—A7系列、09款新產品和中國重汽自主研發的AMT變速器。2008年,中國重汽在國內率先開發出達到國III排放標準的 EGR發動機及高壓共軌發動機,在國內環保排放標準轉換中占得先機。裝有中國重汽發動機的整車自推向市場以來,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此次商務大會上推出的中國重汽自主研發的AMT(手自動一體)變速器,不僅使駕駛更加舒適、安全,而且較手動變速器油耗降低3%10%。此次切換也將成為全國重卡行業技術進步的里程碑。HOWO-A7系列產品是中國重汽深度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和自主研發整車總成匹配技術的結晶,面向國內高端客戶和國際市場開發的全新一代新產品,在國內中高端客戶和國際市場將有巨大的銷售潛力,對提升我國重卡技術水平和推動重卡市場發展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上汽依維柯紅巖新產品是拓展市場的利劍。公司技術中心副總監周維林說,2008年,SIH中外技術專家團結協作,加速推進新產品研發,全新升級產品——特霸TAMPA于去年11月底隆重上市,現已進入全面銷售階段;替代進口的高端重卡杰獅Genlyon,已經準備就緒,首批用戶試用車輛已交付使用,目前反映效果良好。2009年,公司將有斯太爾Steyr、紅巖T8新大康、紅巖特霸TAMPA、紅巖杰獅Genlyon、紅巖翔凌等5個平臺的產品滿足市場。其中,紅巖特霸不僅傳承了紅巖重卡堅固、可靠、安全的優勢,而且在外觀、操控、節油、舒適性、可靠性這5大性能方面實現了大幅提升。杰獅產品融匯了國際重卡最新技術和國內專業制造經驗,具有高可靠性、高效省油、高安全性、駕乘舒適等突出特點;特別在人性化設計方面,充分考慮了中國人的使用習慣,優化了乘坐空間和操控使用的人性設計,整車各項性能指標多數優于同行產品性能。
服務突圍
在人們的傳統概念中,制造業和服務業間是相互獨立的關系。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制造業和服務業間正在越來越多地互動,兩者正變得越來越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和相互支持。
西安交通大學李剛博士指出,汽車行業服務轉型勢在必行。在發達國家汽車行業,服務已經成為獲得顧客,贏得利潤的重要來源,70%左右的消費者更換汽車品牌是因其服務不到位,91%的用戶會避開服務質量低的公司,其中80%的顧客會另找其他方面差不多、但服務更好的企業。汽車服務市場是汽車產業鏈中最穩定的利潤來源,占汽車產業總利潤60%~70%,西方成熟市場汽車4S店的經營盈利模式是大約20%來源于整車銷售,大約80%來源于售后服務。
陜汽集團董事長方紅衛說,“我們現在強調的‘服務型制造’就是要解決在高效的情況下滿足客戶的個性化要求,而且要做到高效化所付出的成本比給客戶創造的價值要小。我們不能只滿足過去單一的規模經濟,只有滿足個性化要求才是有價值的,前提是要有好的管理。陜汽的戰略是:做強重卡,做大商用車,培育新的資源,提升開發能力,保持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他認為“做強重卡”有三個標志:第一,重卡產銷量上10 萬輛;第二,形成產業集群化;第三,形成自己“服務型制造”的獨特商業標志。
陜汽的服務型制造以陜汽汽車的制造與消費為核心,為重卡客戶提供重卡汽車和相關服務,延長產業鏈條,擴大增值空間。服務型制造從賣車到賣服務,從只是賺取顧客利潤,到和顧客一起創造利潤。同時也要求合作伙伴必須關注顧客,發現顧客在產品的售前、售中、售后的不便,幫助顧客解決問題。
據了解,2009年中國重汽在服務網絡建設方面也將投入更多力量。目前,中國重汽已建立了104家地區銷售分公司、150家4S店、1102家經銷改裝單位、1045家維修服務站,搭建起了覆蓋全國的營銷網絡體系。改裝網絡建設取得新突破,規劃建設了青島專用車公司濟南改裝基地、泰安改裝車基地,組建了由中國重汽控股的柳州運力和湖北華威兩個專用車公司,改裝網絡布局更為合理,改裝能力和技術支持將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