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價被上中下游企業普遍看好
盡管涉鋅企業對高高在上的鋅價叫苦連天,但國際鋅價依然被普遍看好。在昨日由金屬易貿主辦的2006年鋅及下游產業市場論壇上,鋅價未來的走勢成為大會討論的焦點。但無論是上游的冶煉企業、中游的貿易商、以及下游的鋅用戶一致看好鋅價。
參會者普遍認為,3000美元將成為鋅的底部支撐價格。有專家指出,鋅價此輪調整較大程度上受到銅價的影響,未來鋅價有可能代替銅的龍頭地位并走出獨立行情。
三大因素支撐價格
葫蘆島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銷售處處長李靜存指出,高鋅價產生的后果已經很明顯:那就是下游企業的停產或減產。盡管如此,用鋅最大的熱鍍鋅板行業雖然承受巨大的成本壓力,但其用量并沒有明顯減少。李靜存認為,國際鋅價走高不排除基金炒作的因素,但是鋅作為基本金屬,其基本面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行情并沒有結束。近日在與lme會員的荷蘭托克等公司高層領導交換市場觀念認為,3000美元也將成為底部支撐價格,市場在回調和震蕩之后,將會重新獲得上升支撐。
李靜存認為,鋅礦資源、國內需求強勁、國內消費領域成本承受能力在逐步提高等三大因素支撐鋅價走高。李靜存說,鋅礦資源不能再生,而且從回收再利用上,鋅是有色品種中最差的。中國鋅礦資源從目前數據顯示只有14年的儲量,資源保證年限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后備資源嚴重不足。同時,國內鋅冶煉企業的增產增量和新上馬的鋅冶煉企業,各自擁有地域資源,消化了新增礦資源,使資源日顯緊張。
其次是國內需求強勁。近兩年鋅錠的出口退稅不斷下調,從原來的17%降到11%,再降到5%,政策導向變化反映了國內鋅需求的增長。在所有鋅的消費領域里,除了電池消費增長步伐有所放慢外,其他領域鋅的消費增長均保持良好勢頭,特別是鍍鋅行業的需求增長較快。鋼鐵工業的結構調整帶動了熱鍍鋅的市場需求,近兩年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年增長率在20%以上,在2005年及未來10年間,我國還將迎來高速公路建設高潮,也將用到大量的鍍鋅管和鍍鋅板。
第三是國內消費領域的成本承受能力在逐步提高。從本輪鋅錠行情來看,消費領域都很難接受但又必須面對。國內鋅錠的價格已超過30000元的高位,再回到10000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價格不斷上漲和成本上升過程中,國內消費領域的成本承受能力也在不斷提高。
“鋅”光仍將閃耀
如果說冶煉企業一方唱多的觀點尚難立足,貿易商和消費商的觀點也許更具有說服力。貿易商萬向資源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張莉表示,盡管貿易難度越來越大,但仍看好鋅價。她認為,國際鋅價在3000美元-3500美元之間將維持寬幅震蕩,調整得越徹底,將來反彈得越高。不排除回頭看3000美元是個底部的可能性。
而用鋅企業的信息似乎印證了李靜存關于成本承受能力在逐步提高的觀點。常熟欣瑞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熱浸鍍鋅等產品為主的下游用鋅企業,主要通過lme點價購買鋅。該公司采購室經理林傳久透露,去年鋅價一路上漲時,企業一直在虧損。但到了今年4月份開始,已經出現了一定的盈利。林傳久認為,鋅價走勢的關鍵仍是供求狀況,長期趨勢目前尚不能判斷,但從中短期看,鋅價仍將上揚。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有色金屬行業研究員任云鶴則用“鋅光仍將閃耀”作為主題發言。他認為,中國因素是全球鋅市場的關鍵因素,中國的鋅需求增速遠高于全球水平,目前中國消費了全球鋅的27%,30年前的消費比例還不到3%。而中國因素的關鍵是鍍鋅板產能快速增長,2002年到2005年中,三年翻了四番,2006年到2008年鍍鋅板產量仍將快速增加,并帶動鋅的需求。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與消費相比,礦山產量增加仍然滯后。2006年鋅合同加工費降至128元每噸,就很好地反映了礦山能力不足的問題。
不過任云鶴表示,短期來看,鋅價的不確定性在于銅價走勢的不確定。當前銅價仍然對其他金屬造成影響,但經過本輪修正,鋅可能代替銅成為金屬領頭品種。 (李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