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灌機械需求呈增長勢頭
從有關方面獲悉,未來幾年,我國排灌機械需求將呈增長勢頭。
到1998年年底,我國灌溉面積已達8億畝,新增灌溉設施中的四分之三是靠機械提水方式實現的(其中有一部分為自流引水與機械提水雙配套)。目前,全國排灌動力設備達到7200萬千瓦,并且近幾年仍以每年200多萬千瓦的速度增加。為了適應我國國民經濟、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要求,以及解決2030年人口達到16億高峰時對糧食等農產品的需求,我國灌溉面積還要適當發展,預計將達到9億~9.5億畝。新增灌溉設施中將有相當大比例要采用排灌機械提水或加壓。在建設新的排灌設施的同時,還將把原有排灌設施續建配套、更新改造作為農田水利工作的重點。預計20世紀80年代以前投入使用的數千萬千瓦排灌機械將在今后十幾年內全部更新改造。
為了緩解我國農用水供需矛盾,落實中央提出的“大力普及節水灌溉”的號召,節水灌溉發展規模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更多地使用噴、滴灌等高效用水、機械化、自動化灌溉設備,是今后幾十年我國排灌機械需求的一個主要方面。在農業機械化、現代化進程加快,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銳的今天,勞動生產率低、用水效率低的傳統灌溉方法與技術越來越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許多地方開始重視用噴灌、滴灌等機械化、半機械化灌溉技術對傳統灌溉設施進行改造。
據了解,遼寧省政府近年來開始實施“3655工程”,即用5年時間投資36億元,建成500萬畝標準較高的噴灌工程。第一年,已順利完成100萬畝。山東省政府提出,要加快大田噴灌、菜田微噴、果園滴灌的“三灌技術”推廣步伐,目前全拾三灌”面積已達320萬畝。1996~1998年全國新增噴灌面積相當于過去20年的總和。
過去幾年,我國在節水灌溉方面的投入已經比“八五”計劃期間有了明顯的增加。例如,國家在基本建設投資中安排了以節水為中心的大型灌區續建配套項目、節水增效示范項目;各級財政通過農業綜合開發,小農水經費等途徑對農民興辦的節水灌溉工程給予補助,銀行安排了專項貸款,財政給予貼息;灌區管理單位和廣大農民群眾也增加了投放。
從總體看,我國有較強的排灌機械生產能力,多數產品的數量可以滿足國內需求,但在產品品種、規格、配套程度、性能質量、配套件供應、售后服務等方面還不能滿足生產發展要求,與國外廠家相比有較大差距。以色列、法國、奧地利、意大利、美國等許多國家的廠商看好中國市場,通過多種方式擴大市場銷售。江蘇、山東、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一些地方的生產企業已經注意加強技術改造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取得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