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機工業的市場需求將繼續擴大
1、國際紡織機械市場的需求
我國紡織機械產品目前已具有一定的技術水平。我國的棉紡織機械和化纖機械,由于比較實用且價格適中,其性價比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優勢,一直是我國出口東南亞地區的主要出口產品。印染、針織機械產品的出品也在逐年增加,增幅已處在出口紡織機械中的前幾位,出口的品種將有所擴大。紡織機械零部件和器材出口也有我國的相對優勢,既有一定技術含量,又屬勞動密集型產品,可為國內外主機配套。紡織機械在繼續向發展中國家出口的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擴大在歐洲和中東、美洲的市場。隨著東南亞、非洲和南美洲等一些國家將本國紡織工業作為今后發展的戰略和重點并進行大量投入后,對紡織機械的需求將有上升,這無疑是為我國紡織機械的出口增加了市場機會。紡織機械也有可能利用我國的技術優勢和資金優勢“走出去”,到發展中國家投資建廠或者合作生產紡織機械。
2、國內紡織機械市場的需求
紡織工業的發展和產業升級為紡織機械工業搭建了發展平臺。
一是紡織工業技術裝備水平要提高,內涵式的發展需要紡織機械產品。止前紡織工業技術裝備中,達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技術水平的僅占50%,其中精梳機只占23%,無梭織機只占19%,針織、染整行業技術裝備水平的差距更大。紡織工業的技術裝備需要進行更新和改造。建立健全紡織工業技術裝備的更新和改造機制以后,規劃到2010年,紡織工業技術裝備的實物占有量中,屬當時國際先進水平的要達到30%以上,屬當時國內先進水平的達到60%以上。
二是紡織工業產量的增加,生產能力的擴大,外延式的發展需要紡織機械產品。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規劃,到2010年我國紡織工業的纖維加工量將達到3600萬噸左右;化學纖維產量將達到2400萬噸左右、化學纖維使用量達到2240噸左右;棉紗產量將達到1850萬噸左右;布產量將達到720億米。紡織品的結構將有所改變,棉紡織品產量中,清梳聯加工將占50%以上,精梳紗將占35%以上,無接頭紗將占75%以上,無梭布將達到74%以上,化纖差別化率達到40%~45%,高性能面料及制品的纖維自給率達到70%以上,這都需要紡織機械提供支持。同時,紡織工業中的毛紡織、麻紡織、絲綢、針織、服飾以及染整行業也將會同步發展,同樣需要紡織機械提供支持。
預測國際、國內紡織工業對紡織機械產品的需求,仍將使未來幾年紡織機械工業以10%的年增長速度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