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談政改:從制度上解決權力制約問題
[ 溫家寶在深圳考察時指出,要建設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特別是要保障司法公正,重視保護和幫助弱勢群體,使人們在生活中有安全感,對國家的發展有信心 ]
在深圳特區創建3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前,8月20日至2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深圳調研,溫總理關于政治體制改革的表態再次引發各方關注。
溫家寶表示,不僅要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還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就會得而復失,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
多位官員和學者認為,溫家寶在中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深圳的一系列表態,表達了高層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
不是面向深圳而是面向全國
據新華社報道,20日至21日,溫家寶深入深圳企業、科研院所、口岸和社區,就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調研。
溫家寶指出,經濟特區要發揚“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搶抓機遇,爭先進位,爭當推動科學發展的示范區、構建和諧社會的首善區、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同時,還要發揚“不等、不靠、不空談、不爭論、不折騰”的優良傳統,勇于實踐,敢于開拓,用干事創業的實績,把特區的旗幟舉得更高。
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鐘堅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針對經濟特區的未來發展使命和路徑,溫家寶的講話對鄧小平的特區思想做出了更加深入的詮釋,不是面向深圳而是面向全國,更具深層次意義。
溫家寶強調,經濟特區30年來的實踐充分表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實現國家強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過去30多年中國的發展變化,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仍然要靠改革開放。
他說,要繼續解放思想,大膽探索,不能停滯,更不能倒退。停滯和倒退不僅會葬送30多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和寶貴的發展機遇,窒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勃勃生機,而且違背人民的意志,最終只會是死路一條。
廣東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張勁松在8月22日舉行的“經濟特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討會上表示,過去30年深圳創造很輝煌的成就的同時,也形成了某種形態的發展路徑的依賴,某種社會利益的格局已有些固化,一些外面的示范效應造成觀念、體制、形態各方面的落差也產生了新的改革的訴求。
溫家寶強調,經濟特區不僅要繼續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經濟特區必須立足新起點,適應新形勢,瞄準新目標,增創新優勢,實現新跨越。
重申政治體制改革重要性
溫家寶在深圳重申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性也引起了關注。
溫家寶指出,要從制度上解決權力過分集中又得不到制約的問題,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和監督政府,堅決懲治貪污腐敗;要建設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特別是要保障司法公正,重視保護和幫助弱勢群體,使人們在生活中有安全感,對國家的發展有信心。
在專家看來,上述幾點都是對鄧小平關于政治體制改革所作表態的重申。在深圳考察期間,溫家寶參觀了《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大型展覽。在展覽大廳里,他向鄧小平銅像獻上鮮花并三鞠躬。
30年前的8月中下旬,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表了《關于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后來這被譽為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根據《鄧小平文選》(第二卷),鄧小平在這次講話中提出,權力過分集中于個人或少數人手里,多數辦事的人無權決定,少數有權的人負擔過重,必然造成官僚主義,必然要犯各種錯誤,必然要損害各級黨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制、個人分工負責制等等。
在1986年6月有關政治體制改革問題的談話中,鄧小平強調政治體制改革同經濟體制改革應該相互依賴,相互配合。只搞經濟體制改革,不搞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也搞不通。
鐘堅分析說,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最終依靠政治體制改革的松綁,鄧小平此前反復提出了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性,經濟特區要在政治體制改革上有所作為在根本上仍需要中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