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品牌壟斷模具行業高檔設備市場
“國內機床廠還沒有重視模具制造這個廣大的市場,任憑日本、歐洲還有中國臺灣地區的機床廠商去占據。”第二屆國際模具技術會議召開在即,當記者就國產機床在模具市場占有情況采訪中國模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曹延安時,卻得到了如上的答復。
據了解,在模具行業,高檔設備幾乎由國外品牌所統領,而中低檔設備,臺灣機床的份額很大。除了漢川機床、杭州機床、大連機床幾家以外,真正在模具行業叫得響的國內機床企業為數不多。
從目前我國主要模具企業對機床的使用情況來看:資歷雄厚的國有模具企業、三資模具企業使用的高中檔設備都是從日本和歐美進口的,低檔設備則購買臺灣的;而江浙、廣東一帶,實力水平不等的民營模具企業,在發展初期選擇國產或臺灣的機器(也以臺灣機器為主)。國產設備在穩定性、可靠性方面不能滿足其生產需要,而臺灣機器便宜、可靠、服務及時,受到江浙模具企業的青睞,因此他們現在大都用臺灣的機器。一些發展更好的企業則選購國外的機床,而隨著企業的發展,加工水平的提高,對精度和質量各方面的要求也更高了,這將是臺灣機器難以企及的。“我在參觀黃巖模具廠時發現,他們正在引進日本、歐洲的新裝備。”曹延安舉例說。
國外機床在高檔模具制造設備方面的統領,其原因固然是與他們的產品質量密不可分,同時也與他們針對中國模具市場的策略相關。國外模具制造設備企業對中國市場十分重視,一個明顯的體現就是比國內機床企業更熱衷于參加由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組織的模具展。2006年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模具技術和設備展覽會規模將達5萬平方米,境外主要機床廠無一缺席,均積極報名參加。而從上屆展會情況看,國外機床企業參展數占機床展商的2/3。相反,國內許多模具設備企業沒有參加,一些企業在大力動員下雖然參加了展會,但重視程度不夠,展位面積很小,參展產品不多,沒有體現出一個知名企業的品牌和氣勢。
一些國際知名機床企業如日本的牧野非常重視對中國市場的開發,而森精機也改變原來只注重歐美市場銷售的歷史,快速進入中國市場,尤其是模具市場,他們在中國建立的第一個研究所就是為模具生產準備的。
國內機床企業為何不熱衷生產模具設備
據了解,2004年我國模具總產值達到530億元,增幅為18%,模具制造水平有較大提高,理應帶動先進加工技術設備的需求。在這種背景下,為什么國產機床廠卻任由國外或臺灣生產的機床長久地占據著中國廣闊的模具市場,而不是與模具行業同步發展,抓住時機,吸引模具企業的眼光呢?
“我在對國內模具企業的參觀中發現,他們不愿意使用國產數控機床裝備,一方面是產品質量、可靠性較差,常出問題,二是服務不及時。”曹延安在解釋國產機床在模具裝備市場的缺席時如是說。
而據中國模具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秦珂介紹,目前國內模具企業使用的機床一般可以分為電加工機床和金切機床。其中電加工機床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還比較高。但金切機床則不然,因為模具用的機床對加工技術要求比零件加工更高,比如在數控系統、傳動設備、精度參數等方面,這就給國內機床企業的研發和設計帶來較大困難。另外,由于生產模具設備需要機床企業加大投入,同時還需要調整生產線才能達到模具生產的要求,這也是許多國內機床企業對于模具市場并不是很熱衷的一個原因。
而近幾年機床行業良好的宏觀走勢,也使國內機床企業在一定程度上無暇顧及模具市場。2004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產品銷售收入為1032億元,其中金屬切削機床產量39萬臺,國產數控金屬切削機床年產量為51861臺,行業發展迅速,市場需求穩定增長。很多企業反映“生產任務十分繁忙。”從一些調研數據還可以看到,機床行業生產任務基本飽滿,工人加班加點現象比較普遍,有的機床廠只能完成訂貨量的60%。
一段時期內,機床行業主要企業訂貨、生產、銷售形勢看好的情勢不會改變,而模具企業一次性合同金額小,不像一些企業一次就有十幾臺的批量訂單。在這種情況下,機床企業認為對模具制造設備的投入產出比偏小,不愿意花功夫投產也在所難免。
“我在和一些機床企業領導的接觸中發現,他們確實在關注模具市場,但行動力度略顯不足;也有的是因為目前工作實在太忙而無暇顧及這一領域。”秦珂說,“目前,國內金切機床生產企業有500家左右,數控機床生產企業有150家左右,有能力做模具數控設備的也有30家左右,但進入模具市場的機床企業卻遠遠沒有達到這一數字,這實在是很可惜。”
當滾雪球效應開始發揮作用
作為模具行業使用的主要機床類型之一,電加工機床細分了模具裝備行業的市場,其中要求較高的中高檔機床依靠進口,而數量多、價格低、技術含量相對不高的低檔機床則由國產占據,目前該市場分布相對合理,因此再發展的空間有限;而金切機床以技術、價格的優勢,為企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和衍生經濟效益的空間卻是很大的。
首先,模具制造以其復雜、特殊性,對設備的技術要求相應也很高。因此,能為模具企業提供機床是衡量一個機床企業技術、質量和精度指標的參考尺度,也是影響其它行業用戶挑選機床的重點環節。因此可以說,“模具企業的供應商”這一稱號對機床企業而言是一張非常有價值的王牌,能直接為企業招徠用戶、創造利益。
另一方面,多數國內機床企業認為模具設備的生產難以形成單個訂單的批量,占據市場非常困難,不能快速收益。事實上,模具企業對機床有一個品牌認可的過程,只要產品質量過關、價格合理,模具企業的投入是長期持續的,是高中低檔兼顧的,因而國產數控機床有足夠的空間圍繞模具企業做市場。
“2004年浙江地區的臺資廠商一年就銷售了2000臺適用于模具的機床,這對于一般一次只購買一兩臺機床的模具行業而言,是非常龐大的銷售額了”,秦珂在提到這一點時還是很感慨。可見,只要產品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效益收回是指日可待的。
“其實目前機床企業對模具市場的態度,體現了企業決策人還沒能從戰略的高度上認識到深入模具領域對機床產業發展的長遠影響和利益。”秦珂分析說,“作為盈利機構,注重眼前利益、維持生存是第一目的,機床企業現在的態度可以理解。但在生存得到保證的基礎上,也應看重長遠的發展,從一個行業長遠發展的高度來看,著眼模具行業對機床企業的發展無疑是很有利的。”
仔細分析,國有機床企業也不是不能在模具裝備市場有所作為。國外企業的優勢是掌握中高檔市場,其產品精度很高,可以完全達到模具企業的要求,對于一直從事中低檔市場開發的中國機床企業來講,想在中高檔市場投入與國外企業競爭目前可能性還不大。而臺灣機床則是中低檔市場最強勁的競爭對手,他們可靠的穩定性和低廉的價格,對國內模具企業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而目前整個模具企業良好的發展態勢,民營企業的迅速發展,以及因提高裝備水平,正處在更換舊設施的時期等因素,對機床業的發展無疑是一個利好,國內機床企業應該抓住這一機遇大力發展。
目前模具行業使用的中高檔機床已經是大量采用日本、歐洲、韓國及臺灣地區的產品,中低檔市場也幾乎被臺灣壟斷。當外商品牌的滾雪球效益啟動之后,我們拿什么去跟他們占據市場多年的產品競爭呢?
現在,我們企業起跑已經慢了一步,是不是應該在減少與國際品牌的差距上多下功夫呢?有時候過于注重眼前的利益得失,可能會長久的失去整個市場。
【發表評論】【打印此文】【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