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應建立有民族特色的啤酒產業裝備體系
新華社信息北京3月20日電 國內啤酒工業正處于產量增長速度快,產品
和企業進行結構性調整,以產品和資本運營的集團集約化運作剛剛啟動的階段。
有關專家指出,應結合行業發展規律和特點,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啤酒機械裝備
現代化的產業裝備體系。
5萬噸裝備規模是主體5萬噸裝備規模的生產廠是啤酒產業的主體。據統
計,目前全國580多家啤酒企業中,10~20萬噸啤酒生產廠26個,合計
產量約350萬噸;5~10萬噸啤酒生產廠60個,合計產量約420萬噸;
5萬噸以下啤酒生產廠共104個,合計產量1383萬噸。可見5萬噸左右規
模的生產廠是當前我國啤酒生產主體,也直接左右著啤酒業的發展。
啤酒包裝方面,目前國內能夠提供1.2~4.0萬瓶/時的玻璃瓶灌裝機
和1.3~3.6萬罐/時的易拉罐灌裝機,產品達到上世紀90年代初的國際
水平。生產線中的配套機器基本達到和接近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2.0~
2.4萬瓶/時的純生啤酒沖瓶灌裝壓蓋機已開始裝備國內啤酒廠。啤酒生產的
前期處理糖化、糊化設備多為引進技術、板框、濁式過濾機和精濾機已達到5噸
/時的處理能力,圓盤式過濾機也開始生產,且具有國際水平。近年合資企業生
產的電器控制系統、儀器儀表及閥門等生產線的配套件和標準件質量水平已能替
代進口水平,但一些高精度的定量泵、閥仍需進口。
目前,國內裝備工程化配套障礙明顯裝備配套程度不高,沒有形成系統性的
專業指導、技改、工程一體化的服務體系;單元設備和整體配套的研發力度和研
發結構還遠不能滿足啤酒業發展的需要和市場的要求;與主體裝備配套的輔機、
輔件、儀器和儀表的研制國產化生產滯后,已成為裝備工程化配套的新障礙,也
是釀酒機械行業健康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
有關專家認為,提高國內裝備技術水平是實現釀酒機械裝備現代化的根本途
徑。無論是發展工業的眼前需要,還是國家發展技術的長期利益,都要求大力推
進裝備國產化進程,即消化吸收--跟蹤式技術創新,已成為當前我國釀酒機械
裝備現代化的戰略任務。我國的啤酒裝備應與釀造工藝協調發展,力求形成具有
自己工藝特點的產品品牌,輔之配套開發裝備,使之在更高水平上達到平衡,同
時大力推進裝備國產化進程采用創新技術和機制改革改造傳統產業。
在技術創新基礎上與機制、組織和管理創新相結合,建立裝備技術創新戰略
體系。具體而言,采用和發展高新技術,如生物傳感器、固定化啤酒發酵罐、膜技術
等;在計算機應用方面,開發和推廣如機械在線監測和故障診斷智能專家系
統、產品質量和生產管理系統等;在改造制造業企業方面建立符合市場規律的開
發機制,解決我國裝備技術與國外長期存在的差距--新產品少,開發周期長。
在啤酒工業大范圍內整體提高化工釀酒單元設備的技術水平,形成在國家產
業政策指導下,設計為基礎,質量為核心,市場占有為目標,科研-設計-制造
-服務的橫向聯合體制,各類單元設備開發中心和制造基地。
此外,啤酒機械裝備業屬技術密集型行業,應大力提高各類人員技術素質和
企業管理水平,健全完善以人為本的現代科學管理機制,依靠科技進步,加快國
產裝備現代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