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寒冬出口退稅為企業雪中送炭
在11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為扶持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支持產業優化升級,自2008年12月1日起,進一步提高部分勞動密集型、機電等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此次調整共涉及3770項產品,約占全部出口產品的27.9%。
今年下半年,已兩次上調出口退稅率,希望能夠借此緩解部分出口企業面臨的生存壓力。第一次調整范圍主要局限在紡織服裝行業,而自2008年11月1日起實施的第二次調整則覆蓋部分勞動密集型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總計3486項產品,約占海關稅則中全部產品總數的25.8%。其中,電氣產品涉及電動工具、電池、電容器用鉭絲等。第三次調整進一步擴大了產品范圍,照明、電線電纜等包括其中。
電動工具行業依然艱難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動工具分會秘書長張傳富11月15日對中國工業報記者說:“此次出口退稅稅率的提高對電動工具出口企業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但11%的幅度還不足以彌補企業目前的虧損。”據該分會介紹,很多大型企業現在根本沒有訂單,處于待工狀態。
張傳富還告訴記者:“大企業受到的打擊實際上是最大的,小企業雖然倒閉了不少,但這些企業人員少,壓貨少,損失不大,最壞的情況就是暫時關門歇業,等市場狀況好了再重新開張。而大企業就不同了,傷了元氣恢復起來很難。他認為,海外市場是很多企業主要的經濟來源,希望國家繼續給予保護和支持。”
某大型電動工具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我們有些束手無策,同行企業紛紛采取壓縮成本等措施,已在“寒冬”中堅持了大半年,此次出口退稅率的提高為企業爭取到了寶貴的利潤,預計到明年3月,市場可能回暖,誰能堅持到回春的那一天,誰就是最后的勝利者。
電池行業受困成本壓力
此外,此次無汞扣式、無汞圓柱型堿性鋅錳原電池及原電池組出口退稅由零提高到11%,為今年以來一直處于困境中的電池出口企業帶來了生機。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11月18日對記者說,出口退稅率的提高對企業有一定的幫助,但今年電池行業受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原材料,鈷的價格從40萬元/噸下降到20萬元/噸,很多企業購進了原材料后遭遇價格大幅降低,導致企業還沒有生產就已經虧損了。
劉彥龍還認為,今年受歐洲、美國市場的影響,訂單量急劇下滑,未來情況還難以預測。據了解,為進一步幫助國內電池企業發展,中國電池工業協會正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爭取將電池列入國家支持的出口商品類,在優惠政策上能有進一步的調整和突破。
電容器用鉭絲行業收效顯著
此次調稅政策還包括直徑小于0.5毫米鉭絲,其出口退稅率由現在的5%提高到13%。
據記者了解,東方鉭業(000962)公司多獲得這8%的利潤后,收益將顯著增長。該公司是電容器級鉭粉和電容器用鉭絲的世界三大供應商之一。
東方鉭業不久前公告稱,主導產品之一電容器用鉭絲的大部分產品規格均在退稅率調整范圍之內。此次出口退稅率調整后,將對公司四季度及今后的經營業績帶來較為有益的影響。2007年0.5毫米以下的鉭絲出口銷售收入約為1.06億元,預計未來該產品銷量將穩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