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鑄造行業的發展方向簡要分析
面對國際競爭及我國振興制造業的新形勢,鑄造業雖有了很好的基礎,具備了一定的實力,但從宏觀上來看,尚需在產業結構、鑄件質量、生產管理和技術開發的內容和方式等幾個方面進行調整,以全面提高我國鑄造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保證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的新形勢下能夠健康發展以及承擔起振興制造業的重任。
鑄造業結構調整方向
我國的鑄造業雖具有年產1500萬噸的生產能力,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期,每年生產鑄件的產量都在1000萬噸以上,并涌現了一大批很有實力的鑄造企業,但就整個行業而言,其現狀仍然是廠點散(達2萬多個),從業人員多(在120萬人以上),效益低(全員人均產值不足4萬元,廠均鑄件僅為500噸/年),鑄件質量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
根據我國鑄造業的現狀,借助國際上的經驗,其結構調整應向專業化發展。這里所說的專業化不是簡單地集中生產鑄件(如計劃經濟時期我國的專業化),而是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有利于市場競爭的專業化。如按鑄件類型、合金種類或工藝方法劃分的專業化。以砂型鑄造為例,將同類大小,同類壁厚,同類材質,同類復雜程度的鑄件,組織在一個鑄造廠內生產,或是熔模精鑄廠、壓鑄廠等。專業化有利于提高技術水平,實現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效益。由于以上專業化的優點,也就必然有利于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擴大市場,擴大產品批量。專業化不是一定要建大廠,對我國而言除汽車、內燃機、拖拉機等行業的鑄造廠外,按專業化的原則組建一大批人員精干、運轉靈活、決策速度快和應變能力強等優勢的專業化小型鑄造企業是一條可取的路子。對于小企業存在的一些困難,例如在資金來源和經營環境等方面的問題,可以通過合作和建立小企業網絡加以解決。
鑄造業產品質量的發展方向
目前的形勢對產品質量的要求發生了質的變化。對鑄造企業也是一樣,我國的鑄造業對此要有充分而清醒的認識。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建立健全高水平的企業產品質量標準
參照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制定出高于現行國家標準的企業內控標準,而且要跟蹤國際先進水平,不斷更新。否則即使產品100%合格,但由于產品質量標準低,在國際市場上也不會有競爭力。產品只有在國際市場上能與國外產品競爭,企業才有生命力。
·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并不斷提高運行質量
我國的鑄造業要在宣傳貫徹ISO9000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系列國際標準上下工夫,推動企業實施質量體系認證工作。嚴格地按ISO9000標準建立企業內部質量保證體系,這對于促進我國企業與國際接軌,強化企業內部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再則,通過認證僅標志一個企業的質量保證體系,在認證前的有效性。企業在取得認證的同時,要不斷提高全體員工的質量意識,牢固樹立“質量第一”、“以質取勝”的觀念,保證我們的質量體系高質量運行,且長期有效。
鑄造業生產組織管理方法發展方向
鑄造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同時也是資源和能源消耗大戶,要提高其經濟效益,不單純是個技術進步問題,科學管理也十分重要。在鑄造生產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勞動力,資本、資源和技術各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實現集約化生產是使鑄造業獲得最大產出和效益的惟一方法。
由MRP(物料需求計劃)發展而來的MRPII制造資源計劃,在閉環MRP的基礎上,把物料流動和資金流動結合起來,并把企業的宏觀決策納入系統,形成一個完整的生產經營信息系統。制造資源計劃中資源包括了人力、物料、設備、能源、獎金、空間和時間。各種資源在MRPII系統中都是以“信息”的形式來表現的,通過信息集成,對企業的多種制造資源進行周密計劃,合理運用,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目前我國的MIS(制造業管理信息系統)大多以MRPII為指導思想組建的,是體現集約化生產思想的技術。我國的鑄造業應將這些管理技術引進來,通過結合鑄造實際的開發,建立適應鑄造企業應用的MIS軟件上,并在鑄造企業管理中推廣使用,使鑄造業集約化生產得以實現。
鑄造業技術開發的發展方向
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產業結構,采用什么樣的技術進步方式都不脫離它的國情。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但資本稀缺,人均資源擁有量少。這一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經濟,以密集地使用勞動力資源,節約資本和自然資源。從另一個角度看發展勞動密集型經濟不是不要技術進步,這就要求技術進步必須有利于充分利用勞動而節約資本和自然資源,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種資源的使用效率。
入世以后,鑄造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已獲得發展,國家的相關政策應扶持和支持。同時,鑄造業在技術開發方面更要著重考慮開發提高各種資源使用效率的技術,如節能技術,降耗技術以及資源的保護、回用技術等。
另外,在技術開發的方式上要充分利用國內各方面的資源,采用聯合攻關,利益共享的方式進行技術開發。當今世界經濟已進入全球一體化時代,企業與企業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不但是競爭關系,也是合作伙伴關系,要想得到更快的發展必須學會合作,自我封閉只會使自己落后。目前國內提倡的產、學、研就是很好的聯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