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調整將對機械行業進出口產生沖擊
機械基礎件進出口快速增長
2007年機械基礎件行業進口98.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7%,出口98.3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8%,出口略大于進口,順差為0.27億美元。
各主要產品出口增長勢頭很好。標準件出口金額最多,達32.5億美元,增長37.9%;其次是軸承,出口15.52億美元,增長25.02%;再次是工業鏈條,出口7.58億美元,增長17.8%;密封件出口2.54億美元,增長34.8%。三類產品出口高速增長:液壓元件及裝置出口2.43億美元,增長55.7%%;氣動元件及裝置出口0.49億美元,增長47.7%;模具出口1532萬美元,增長59.2%。
進口增長的主要產品有:標準件進口最多,達18.51億美元,增長25.9%;其次是軸承,進口17.92億美元,增長21.6%;再次是液壓元件及裝置,進口13.66億美元,增長40.7%。而后是,密封件進口3.94億美元,增長33%;氣動元件及裝置進口2.5億美元,增長16.7%;工業鏈條進口1.09億美元,增長34.4%。
模具進口大幅度下降,為1.04億美元,下降47.5%。
2007年,機械基礎件進出口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由于出口快速增長,從2007年8月起,進出口已首次實現順差,改變了近幾年每年進出口都是逆差的狀況,這是行業發展的歷史性突破;二是各類產品進出口很不平衡:軸承和標準件大進大出,液壓元件、氣動元件和密封件進口很多出口少,模具進口驟減出口很少,工業鏈條進口少出口很多,而且在整個基礎件產品的出口中,低附加值產品仍占多數,進口的基礎件則以中高端產品為主。這些都反映出我國機械基礎件產品與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和調整產品結構的迫切性。
政策調整將對進出口產生影響
近年來,我國政府對進出口發布了一系列政策,目的是改善和優化進出口產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增加出口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整頓出口秩序,實現出口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以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同時為減少國際貿易順差,促進產業升級,發布了鼓勵先進技術和設備進口政策。其中有關機械基礎件進出口現行政策主要有:出口退稅政策出口產品退稅,是指退還在國內已征收的間接稅(主要是增值稅),目的是使出口的貨物以不含國內間接稅價格進入國際市場,避免對跨國流動貨物重復征收國內稅,以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這種做法符合世貿組織規則,體現了世貿組織關于非歧視原則和公平貿易原則,并已形成國際通行慣例。因此,它不是個別國家采取的優惠政策,更不是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