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軸承企業在產業集群中強筋壯骨
2005年以來,慈溪市軸承行業龍頭企業之一的慈興集團以在上海的技術研究創新中心為平臺,借“腦”開發高檔軸承,以分布在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銷售公司為窗口,讓“CW”品牌軸承走上奔馳、通用、西門子等世界500強公司的生產線,外銷軸承占公司總銷量的近8成,今年自營出口預計可達3500萬美元。像慈興一樣,慈溪市眾多的軸承生產企業依托行業集聚、科技創新和市場細分,在產業集群中強筋壯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壯大自身。
軸承制造業是慈溪市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從1985年第一家軸承廠慈溪微型軸承廠誕生之日起,慈溪市的軸承制造企業就如星星之火呈區域式擴張之勢,僅橫河鎮相士地村就匯聚了200多家各類軸承制造企業,被外界美譽為“中國微型軸承之鄉”,并培育了“慈興”、“環馳”等一批軸承行業的企業航母。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隨著軸承行業一次又一次“裂變”、“地震”,不少大型軸承企業的各類業務骨干紛紛自起爐灶,軸承制造開始由橫河向周邊鄉鎮擴散,“金鵬”、“凱達”、“福達”等一批新生代企業遍地開花,僅周巷一帶就有年銷售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40余家,年創產值15億元,慈溪市軸承行業逐漸形成了橫河、周巷、勝山三分天下的格局。
伴隨著眾多企業的誕生,隨之而來的是激烈的市場競爭,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次又一次近乎殘酷的低價競爭,慈溪市軸承企業在集聚壯大的同時,開始通過細分市場謀求新的市場定位。以“慈興”、“環馳”為代表的第一集團自上世紀末就開始主動放棄低端市場,全力向高、精、尖沖刺。“環馳”投資1.5億元引進國內首條精細軸承生產線,傾力打造精品園區,產品全部出口,單個產品產值比普通軸承增長3至10倍;“慈興”通過內研外拓,建設成了集生產、檢測、銷售于一體的國際化品牌企業,產品銷往歐洲、美國、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出口比重達8成以上。以“凱達”、“福達”、“金鵬”為代表的新生代規模企業則根據各自特點,結合國際市場的趨勢,集中力量開發某一門類的系列產品,以此來占據市場,成為相關領域的“單打冠軍”。而眾多的中小企業則或傾心生產低端產品,或干脆為大企業配套,在為人作嫁衣中壯大自身。通過幾年的磨合發展,目前慈溪市已有軸承制造企業660余家,能生產2大門類共600余種各類微型軸承,基本形成了大企業集團與中小企業分工協作、專業互補的關聯產業集群,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的重要微型軸承生產基地。
而今,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進一步加快,一些國家在貿易領域的產品設限、反傾銷等貿易壁壘日益增多,慈溪市軸承同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廣大軸承企業正在積極謀劃,探索軸承行業更高層次的蛻變。周巷軸承協會秘書長、市凱達軸承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煥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慈溪是微型軸承的王國,但是眾多中小規模企業大量存在也是不爭的事實,要想真正同世界軸承強企抗衡,當務之急是要加快企業重組聯合,以股份制為媒,實施戰略聯盟,走規模化發展之路。
據悉,目前,慈溪市軸承行業主管部門已在積極籌劃,以期通過充分發揮各級軸承行業協會作用,加強行業自我約束,倡導強強聯合,走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生產之路,進一步提升行業的知名度,在穩步發展中不斷提升“慈溪造”軸承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