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機床業的發展形式及下滑主要因素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楊學桐談當前發展形勢
08年伴隨著全球經濟危機的發生,中國經濟也出現了波動。國家經濟政策頻繁調整,從上半年的“一防一保”政策到現在實行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通過“保增長,促內需,調結構”來刺激經濟。同時,央行亦多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以積極應對這次經濟冬天。從08年開始實施的新勞動合同法及新出臺的實施細則使得企業的勞動力成本增加30%~40%,并且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企業比較被動,回旋難度較大,國內的原材料價格也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調整。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在持續繁榮近8年后也進入了調整期,以前用戶追著要貨,交貨期一拖再拖的局面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部分企業開始輪換放假、裁員甚至是破產,企業開始主動尋找客戶,回歸到正常的企業運作模式。
當前形勢
如何判斷當前和今后的發展形勢,企業心里沒底。原因在于這次機床行業的情況變化很快,有的企業在9月份時還表示受到影響不大,但10月份就明顯感受到訂單減少,庫存增加的壓力;其次,不知道這次經濟波動會持續多長時間,會不會重蹈1992年左右的覆轍,因此,在行業內也充斥著各種猜測。但作為企業,此時最重要的是放穩心態,苦練內功,不要盲從。
機床行業是一個基礎性的行業,任何行業都要直接或間接地由機床工具行業提供設備。2008年上半年輕工行業出現衰退時,其實就是對機床工具行業的一個預警。反觀1992年左右,輕工行業出現拐點比機床行業早半年,而大重型機床則是在一年左右出現拐點。事實證明,分析產業鏈的供需關系,市場經濟越成熟,內在需求牽動越有規律,所以,相互的影響應該要作為互相警示。而2008年的情況也似曾相識,普通機床甚至在7、8月份就出現了庫存增加的現象。面對國家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機床工具行業要盡快拿出應對措施,加快產品調整和轉型,否則,大重型機床也將受到影響。
導致機床工具行業下滑的影響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工業領域內相關產業的影響?工業領域內相關產業與機床工具產業形成間接產業鏈的關系,這些產業的發展和波動對機床工具行業的影響有一定的滯后性,這種相互關系應該互相預警。比如,從對機床行業的影響來看,不但要看紡織機械的情況,更重要的是要看到紡織行業的發展情況;鋼鐵行業也是如此,2005年,鋼鐵行業發展迅猛,帶動機床行業提供了當年銷售額的7%,到2007年下降到4%,而到了2008年1~7月份,這個數字只有2.6%。同時,鋼材產品的價格對機床行業也有一些影響,但不是特別大,特別是發展數控機床以后,這種影響會更小。
(2)機械行業內的影響?同一機械行業內的產業對機床工具的影響是直接并且迅速的,這些產業或者是機床工具行業的直接用戶,比如發電設備等;或者與機床工具行業互為因果,互相影響,如軸承、基礎件、液壓件行業等,就2008年的情況而言,除了工程機械外,其他行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落。
(3)機床行業內部的影響因素?2008年下半年機床工具行業的下滑很大一部分因素是自身的因素,也就是機床工具行業內部的問題,全球經濟危機充其量只是一個導火索,影響力是有限的。我國機床工具行業調整太慢,而調整則主要在于三方面:產品、產業和組織結構。
從產品上看,我國目前通行的劃分方法是將機床工具分為普通型、中低檔型和大型精密型三類。從幾年前,無論是聯合會還是協會都在呼吁提升產品結構,去占領高檔數控機床市場,但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企業負責人往往頭腦發熱,傾向于做大規模,其結果是錯失產品結構升級的大好機遇(記者:2007年正是在這個會議上,在當時一片大好的形勢下,楊會長就曾斷言機床工具行業并沒有抓住這幾年高速發展的機會)。“一個蛋糕,做大了可以吃飽;在大小不變的情況下,多吃一些也可以吃飽;只吃上面的奶油,不但能吃飽,而且吃得好!”2008年機床工具行業的形勢很好地證明了其正確性,一旦經濟下滑,普通機床首當其沖,成為受影響最大的產品,中低檔數控機床從9月份也開始受到影響,而大重型、精密、高檔數控機床目前需求平穩,基本未受影響。普通機床和低檔的數控機床相對來說也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其需求與供給日益不平衡,受到沖擊也是理所當然的。
從產業組織上看,這幾年主機與功能部件發展不協調已經成為制約機床工具行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障礙,從目前的產業來看,我國功能部件產業品種單一,國內僅有的幾家均是以滾珠絲杠見長,刀庫則是大量從中國臺灣進口,直線電動機產業等代表高端技術的產品則干脆沒有,技術密集型的功能部件發展太慢。精密高端的主機產業是靠功能部件提高的,沒有發達的功能部件產業,主機的發展談何而來!功能部件產業要加大研發力度,出新產品。同時,主機行業對國產功能部件的不信任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行業的發展。
從組織結構和經營理念上看,都有需要進一步提高改進的地方。機床工具行業技術標準和檢測手段落后,多數是“拿來主義”的產物,跟不上行業的發展。比如機床的可靠性,國外的機床可靠性能達到1500~2000h,有的甚至能達到5000h,而國內的機床則只能達到幾百小時,是標準的不統一,還是事實差距就這么大,沒有機構出臺相關的標準去認證;數控系統行業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又如,現代化生產對環境和生態都提出了要求,尤其是出口到歐美等環保標準較高的國家的產品,排放、涂裝等是否環保達標,當我國的產品功能接近發達國家的產品功能時,這些“綠色壁壘”就有可能出現(記者:這些問題在其他行業中已經多次出現,應引起警惕),特別是出口量比較大的企業要認真對待這些問題。聯合會在最近的一次抽查中,確實發現了有某些機床存在這些問題,這都需要提前提出對策。
從經營理念上,“用戶就是上帝”這一戰略關系一定要擺正!在市場火爆的時候,由于缺乏長遠的戰略考慮,經常是不計后果地接單,一味地擴大規模,只重視量的增長,而忽視質的提升!其直接影響是交貨期一拖再拖,產品的可靠性下降,后續服務不到位,甚至是從價格上要挾客戶。而在行業的波動期,隨著對低端產品需求的下降,企業將陷入過冬的境地,甚至破產。此外,在產品的經營理念上,國外早已突破單純地提供產品的經營方式,而是以“交鑰匙”、“成套工程”、“系統解決方案”等形式出現的,著眼點不再是以自己的產品出發,而是以客戶的要求出發,跟用戶的產品相切合,突出服務理念,做客戶的“總工藝師”。對于國內機床工具行業,企業經營的出發點和切入點的轉變至關重要!
(4)出口對機床工具行業的影響?從整體上看,在我國機床工具行業中,出口由于占得比例不大,因此出口下降對行業的直接影響不是特別大,但國家整體出口量的下降對機床工具行業影響較大,尤其是工業品的出口。資料顯示,我國經濟總量中的35%是靠出口實現,而2008年以來的出口量下降了35%,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2008年的廣交會交易量出現下降。出口的下降對機床工具行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模具方面。模具應用面廣,帶動的產業面積大,模具產業受影響,機床工具行業必然不能自保。2002年,浙絓-余姚、黃巖兩地模具產值高達160億元,相應購買機床的產值達到6.3億元;2007年下半年,受出口下滑影響,兩地的數值分別下降到23億元和6000多萬元,接近“回零”。而在廣東的長安鎮,以精密模具著稱,產值曾高達40億元,今年只購買設備2100萬元,足見機床工具對出口的依存度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