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卡車老大MAN擬與濰柴動力合資
沃爾沃在中國合資卡車項目的暫時失利并沒阻擋歐洲大牌機械企業的投資熱度。昨天,外電有消息稱,全球最大卡車及工業設備制造企業之一德國MAN公司正就與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000338.SZ,下稱“濰柴動力”)在華合資組建一家卡車生產企業一事進行洽談。
MAN首席財務長Karlheinz Hornung近期在柏林的一次會議間隙對外透露了上述消息。昨天截至發稿時為止,MAN中國方面未就此給予答復。
雙方合作長達24年
年生產80000輛卡車的MAN公司,與濰柴動力的緣分可以追溯到1983年,當時MAN的商用車輛部門與濰柴動力合作,采用前者擁有的斯太爾技術生產商用車輛發動機。1985年起雙方又簽署協議,采用斯太爾技術生產卡車。
目前中國載重14噸以上的卡車中,有三分之一使用了MAN公司的技術。Hornung告訴媒體:“MAN需要進入中國,中國市場太重要了。”不過,他沒有詳述該筆潛在交易何時完成。只是指出,MAN希望獲得本地所產卡車的出口權。
中原證券分析師余兵說,MAN選擇合作的可能是濰柴動力的控股公司陜西重汽,不一定是濰柴動力的下屬發動機廠。
換股吸收合并湘火炬的新濰柴動力目前包括發動機、整車、變速箱、車橋等業務以及重卡、大中型客車、工程機械等業務。其中,濰柴動力的核心公司之一就是陜西重汽。陜西重汽由湘火炬與陜汽集團2002年9月合資成立。陜西重汽主要業務為重型汽車、車橋制造和銷售,產品覆蓋重型卡車、中型卡車等領域。通過與MAN公司的合作,陜汽集團還獨家引進了MAN F2000系列重卡技術,打破了原來單一的斯太爾產品格局。
目前,濰柴動力與陜汽集團在陜西重汽的股比是51:49。余兵表示,如合作達成,陜西重汽和濰柴動力下屬的發動機公司與MAN的技術合作程度都將進一步深入。
中國卡車市場景氣度回升
外資在華生產卡車的道路并不順利。此前,沃爾沃在濟南的合資項目——濟南華沃卡車有限公司(下稱“華沃卡車”),以40噸重型自卸車FM12(六乘四型)為主。但該公司從2004年簽署合作協議并投入運營后,一直沒有達到量產。外界主要質疑是,該產品過于高端,國內客戶一時難以接受。
不過,今年以來中國卡車市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態勢。2006年我國重卡整車銷量為55082輛,比2005年降低15.34%。2007年5月中國汽協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重卡行業單月銷量位50053輛,同比增長了77.6%。
近日,濰柴動力及陜汽集團決定向陜西重汽同比例增資(濰柴動力以自有資金出資4.1633億元,陜西汽車集團出資4億元),幫助陜汽集團2010年實現10萬輛的產銷規模計劃。
不過,一位資深分析師表示,“目前中國大舉走向歐美市場的時機尚不成熟。MAN若與中國企業合資設立卡車公司,中國企業可能會借助外方技術優勢,而國外公司也可以通過區位條件打開中國周邊市場。雙方或許會實施雙品牌戰略。”中國高端卡車市場并不成熟,如果MAN進來的話,可能會建立覆蓋高中低檔的多層次汽車生產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