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工程機械進出口情況統計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1月我國外貿進出口規模為141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為貿易規模的歷史最大降幅;其中出口904.5 億美元,同比下降17.5%;進口513.4 億美元,同比下降43.1%;進出口環比也有較大降幅。當月貿易順差為391.1 億美元,仍處于歷史高位。
1月出口下降超過1998 年金融危機時的最大降幅,顯示此次全球金融風暴的沖擊力之強勁。預計2月增速會有較大回升,甚至轉為正增長。但全年來看,出口負增長恐怕難以避免。隨著金融風暴的蔓延,歐盟、東盟等原來增長相對穩定的貿易伙伴的出口增速呈現明顯下滑趨勢,其對出口和貿易的支撐作用開始減弱。
而對于國內工程機械行業來說,近幾個月的產品出口增速也逐月下滑。這主要與國外的建筑投資受金融危機影響增速下滑,進而引起對工程機械產品的需求減少有關,而與國內各工程機械企業的出口積極性以及進出口政策調整關系不大。
上篇:
2OO8年工程機械進出口分析
據海關統計,2008年我國工程機械進出口貿易總額194.4億美元,同比增長42.5%。其中進口60.2億美元,同比增長21.8%,與2007年同期相比減少了3.9個百分點;出口金額134.2億美元,同比增長54.3%,與2007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9.2個百分點。2008年全年貿易順差74億美元,比2007年順差增加了36.4億美元。2008年,進口額占國內市場份額的18.7%,與上年持平;而出口占國內銷售份額的34%,比上年上升了4.6個百分點。2002-2008年工程機械進出口的走勢見圖1。
工程機械產品進出口概況
近幾年,進口挖掘機始終是市場需求量最大的設備。而叉車在連續幾年保持平穩增長后開始出現疲態。值得關注的是樁工機械在2007年進口量增長較大的基礎上,2008年的增長幅度達到137.5%。2008年進口整機35.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2%,占進口總額的59%,比上年下降4個百分點;零部件進口24.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2.3%,占進口總額的41%。進口金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產品有履帶挖掘機、隧道掘進機、電梯及扶梯、電動叉車及內燃叉車、混凝土機械、履帶起重機和其他起重機,其中履帶挖掘機進口17.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1.6%,占進口整機的48.7%;隧道掘進機進口1.9億美元,比上年減少29%;進口產品中增幅在50%以上的產品有牽引車、樁工機械、其他工程車輛、手動搬運車和瀝青攪拌設備。整機產品進口的平均價格近年來起伏不大,攤鋪機和瀝青攪拌設備有逐年下降的趨勢;汽車起重機、混凝土機械、叉車和裝載機價格有所上升,產品規格向大型化發展;零部件的價格小幅上揚。
2008年出口整機91.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5%,占出口總額的68%;零部件出口42.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占出口總額的32%。整機出口份額的逐年上升說明我國工程機械出口產品的結構繼續得到改善,正向著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國產零配件向日、韓、美等發達國家的大幅出口,標志著我國零配件產品已經開始進入全球產業鏈。
出口金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整機產品有裝載機、履帶挖掘機、汽車起重機、塔式起重機、履帶起重機和其他起重機、壓路機、推土機、筑路機及平地機、電動叉車及內燃叉車、手動搬運車、手持風動工具、電梯及扶梯、工程鉆機、混凝土機械和瀝青攪拌設備;有占統計總數83%的產品為正增長,超過一半以上的產品增幅超過了50%。出口產品中挖掘機、推土機、平地機、瀝青攪拌設備、汽車起重機和混凝土機械的平均價格穩步上升,產品向高附加值方向發展;零部件的價格繼續走高。2008年工程機械產品進出口分類匯總表和2004-2008年工程機械主要產品進出口平均價格對比見表2。
工程機械進出口地區分布情況
我國工程機械進口具有明顯的向國家(地區)集中的特征, 2OO8年進口的國家和地區共71個,其中從亞洲進口最多,為37.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占進口總額的63%;從歐洲進口16.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3%,占進口總額的27%;從北美洲進口5.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占進口總額的9%。工程機械主要產品的進口趨向性極大,有些產品幾乎全部來自一或兩個國家,如履帶挖掘機、瀝青攤鋪機、全路面汽車起重機和隧道掘進機等。進口金額排在前三位的國家(地區)是日本、韓國、德國,其進口額合計為43.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占進口總額的72%。其中從日本進口2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1%,占進口總額的45%,主要產品有履帶挖掘機(占同類產品進口量的86%,且主要是二手機)、電梯(占同類產品進口量的71%)、履帶推土機(占同類產品進口量的80%)、挖泥船(占同類產品進口量的83%)和裝載機(占同類產品進口量的29%);從德國進口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3%,占進口總額的13.2%,主要產品有履帶起重機(占同類產品進口量的32%)、瀝青攤鋪機(占同類產品進口量的97%)和全路面起重機(占同類產品進口量的98%);從韓國進口8.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8%,占進口總額的13.8%,主要產品有履帶挖掘機(占同類產品進口量的12%)和輪胎挖掘機(占同類產品進口量的72%)。
我國工程機械的出口地域廣泛,出口的國家(地區)數量占全世界國家(地區)總數的80%以上,幾乎遍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2OO8年共出口國家和地區202個,美國和亞洲是企業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其中向亞洲出口最多,為60.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6%,占出口總金額的45%;向歐洲出口30.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5%,占出口總金額的22.7%;向北美出口1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1.7%,占出口總金額的9%;向非洲出口18.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0%,占出口總金額的13.5%;向拉丁美洲出口1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7%,占出口總金額的7.4%;向大洋洲出口2.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8%,占出口總金額的2%。2008年出口額呈現急速上升國家(地區)有俄羅斯、阿爾及利亞、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印度、越南、伊朗、南非、巴西、阿根廷、智利、安哥拉、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荷蘭、土耳其、澳大利亞、泰國、烏克蘭和愛爾蘭等,成為當前出口市場的新熱點。工程機械產品出口的趨向性并不強,規律性較差,大部分產品是分散出口。排在出口國家(地區)前三位的是美國、日本和俄羅斯,其出口額合計為2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5%,占出口總額的21%。其中向美國出口10.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0.6%,占出口總額的7.7%,主要產品有手提風動工具(占同類產品出口量的60%)、掃雪機和吹雪機(占同類產品出口量的19%)、手動搬運車(占同類產品出口量的15%);向日本出口9.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2%,占出口總額的7.3%,主要是零部件(占同類產品出口量的21.4%);向俄羅斯出口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7.6%,占出口總額的5.9%,主要產品有裝載機(占同類產品出口量的16%)、瀝青攤鋪機(占同類產品出口量的15%)、履帶挖掘機(占同類產品出口量的12%)、混凝土攪拌車和混凝土泵(占同類產品出口量的11%)。2008年工程機械進出口地區分布和200年工程機械進出口前10位國家或地區排序見表3和表4。
工程機械進出口的貿易方式及經營企業情況
2008年我國工程機械進出口貿易以一般貿易為主,其中進口占70%,出口占74%,這與有些行業以加工貿易為主有明顯區別,也充分說明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尚未成為“世界加工中心”。一般貿易自2006年成為順差后,體現出了我國工程機械企業出口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開始增強。另外,加工貿易保持順差提高了出口產品的附加值,為整體進出口貿易順差的形成貢獻了不小的力量。
在進口貿易中,進料加工貿易占9%,外商投資企業作為投資進口的設備和保稅區轉口貨物各占5%和14%;出口貿易中進料加工貿易占15%,對外承包工程貨物占7.8%。
2008年我國工程機械進口以外資及合資企業為主,占進口總額的55.2%,比上年上升了7個百分點;私人企業超過國有企業,所占比例為22.1%,比上年下降了2.4個百分點;國有企業首次出現負增長。出口貿易中,外資及合資企業占35%,比上年下降了4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占27.5%,繼續小幅下滑;私人企業的出口額比上年增長了69%,所占總額的比例也上升了2.7個百分點至31.3%。2008年工程機械進出口主要貿易方式及2008年各類經營企業進出口情況見表5和表6。
部分工程機械產品的出口數據分析
2008年,中國工程機械出口的重要產品裝載機的出口增速為48%,增速5年以來首次低于100%。受出口市場最主要的需求國俄羅斯經濟形勢惡化的負面影響,2009年這一產品的出口仍將面臨很大的壓力。
2008年,挖掘機產品的出口增速為26%,高于2007年的12%。其中,內資企業的出口表現遠遠好于合資與外資企業。內資企業出口增速達57.9%,合資與外資企業出口增速為-1.7%,內資企業出口挖掘機占比從2007 年的47%上升到2008年的59%,這一趨勢與國內挖掘機市場的趨勢一致。
2008年,起重機的出口增速快于2007年,達到了136%,在出口增速方面,大型汽車起重機(大于100t)和履帶式起重機貢獻最為顯著:增速分別達到了126.7%和194.3%,兩者出口合計占全部起重機出口的69%,預計基于國內企業在大型起重機技術方面的突破以及工程大型化趨勢的發展,2009年,大型起重機出口市場依然將有較好表現。而從2009年1月份的數據顯示,也確實如此。
出口在中國叉車行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中國叉車的出口市場多以物流業較成熟的發達國家為主,因此此次金融危機對國內叉車企業的出口影響較大,而受全球經濟危機可能繼續惡化的影響,在短期內,叉車出口增速下滑的趨勢仍將持續。
下篇:
2OO9年工程機械進出口展望
企業對于未來工程機械出口的判斷
在撰寫本文的時候,記者對徐工、柳工、中聯、三一、山推、常林、山河智能和玉柴重工等一些有實力的工程機械行業制造商進行了問卷調查,大多數企業認為,這次經濟危機將會把2009年工程機械出口帶入真正的冬天,而深冬氣候將持續到2009年六七月份,甚至10月份;對于海外各區域市場來說,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需求仍舊低迷,對小型工程機械出口造成較大影響;前期熱點地區如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克蘭、波蘭、羅馬尼亞和印度等新興市場,下降幅度遠超出預期;目前應更多地將目光投向中東、南美地區,出口機型可適當程度地由小型工程機械向大型工程機械轉變,由低附加值的產品向高附加值的產品轉變。
而對于影響出口的主要因素,被調查企業的意見并不統一。一些企業強調外部經濟和政策環境的重要性,諸如匯率的變動造成美元貶值,致使企業的利潤大幅度下降,大部分國家的貨幣相對美元貶值較大,增加了進口設備的成本;反傾銷、貿易壁壘增強,貿易磨擦加劇;一些國家的政策調整不明確;進口國的能源和大宗貨物的價格下跌;融資困難,銀行資金流動性減少,真正有設備購買需求的用戶無法向銀行融資。一些企業認為出口銷量的增長幅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外客戶的信心,包括他們的支付能力、購買信心和對未來的預期。而另外一些企業考慮最多的則是自身企業的競爭實力,產品的性價比、品牌因素等能否在海外市場形成競爭優勢。
為應對現階段出口環境的惡化,很多企業都已經制定出一定的應對措施,并開始逐步實施。這些措施包括利用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拓寬市場份額,規避應收風險;多渠道進行客戶資信調查,據此提高其授信額度,確保市場占有率不降低;向中東、南美等新興市場國家投入更多的資源以開拓市場;產品升級換代,由以前的中小型工程機械向中、大型工程機械設備出口轉變;在配件、售后服務體系方面加大投入;采用靈活的支付手段和市場競爭策略刺激客戶的購買需求;重點市場深耕細作,大力開辟新市場;加強品牌宣傳推廣工作,穩定和扶持優秀代理商,培育和發展新代理商,做好風險管理……
對于2009年出口的熱點區域,被調查企業也都給出了自己的反饋意見。有些企業看好北美和西非市場;有些企業則對南美、中東和南非市場的發展態勢比較樂觀;還有些企業對俄羅斯、印度、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亞和東南亞等國際市場充滿期待。
國家政策對工程機械出口的繼續扶持
為扭轉機電產品出口增速持續下滑的局面,近日,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司長張驥表示,2009年商務部將采取六大措施以推動機電科技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措施包括:(1)調整和完善政策,努力保持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穩定增長;(2)加快出口基地建設,推動出口結構調整;(3)優化進口結構,擴大先進技術設備及關鍵零部件進口;(4)繼續調整加工貿易政策,穩定出口增長,推動轉型升級;(5)做好出口管制,擴大高技術貿易,維護國家安全;(6)深化產業聯系機制建設,強化對企業的服務。商務部提出的上述六大政策中的“優化進口結構,擴大先進技術設備及關鍵零部件進口”等措施,將會有助于工程機械企業降低關鍵零部件的進口成本,進而降低使用進口零部件的整機的出口報價,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出口量。
“我們強調擴大內需,(但也)絕不能放松出口。”2009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一闡述,顯示作為世界第二出口大國的中國,在世界范圍外需放緩的背景下,仍將逆風而上保出口。溫總理提出,中國出口戰略是“出口市場多元化”——除了“鞏固傳統出口市場”,還將大力“開拓新興市場”,并且要“以質取勝”。
其實溫總理在報告中的這些話也同樣適用于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經過多年發展,作為裝備制造業的一員,國內主要的工程機械企業在技術和創新方面已有一定積累,能夠為不少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提供基建施工所需的機械設備,并且相比發達國家也還有一定的價格優勢。這種對“質”的強調可能會對出口產業升級、對企業從一味降低成本轉向追求性價比和產品附加值,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動作用。
此外,溫家寶在報告中還提到了“走出去”戰略,首次說明,要充分發揮大型企業的“主力軍作用”。除了工程機械產品的進出口之外,一些國內有實力的工程機械大型企業,在經濟危機環境下,繼續走出去,進行對外投資和跨國并購,政府也將給予支持。而重組并購的趨勢對于工程機械行業來說,正方興未艾,先有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和柳工等國內企業在海外市場成功的資本運作,在不景氣的大環境中有所作為,值得我們期待。
2009年1月16日,聯合國發布的2009年世界經濟報告指出,2009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大幅降低,但是全球經濟增長中仍存在亮點,即中國有望保持8%的增長速度,這將給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一半的力量,這在前幾年是無法想象的。我們看到,中國的國際地位正在不斷地提高。對于工程機械行業而言,這也不失為一個發展的良機。
多年來,在國際分工中,中國制造業一直被擠壓在產業鏈的最低端。現在,對于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而言,正是到了可以做些什么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