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廚垃圾處理專業委員會:逐步規范餐廚垃圾處理市場行為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廣州每天產生的餐廚垃圾高達7000噸,如果按照人口比例推算,廣東全省餐廚垃圾產量最少應該有3.5萬噸,如何處理這一龐大體量的餐廚垃圾?
經過半年籌備,餐廚垃圾處理專業委員會(下稱專委會)終于在今年11月正式成立。專委會主任原效凱認為,餐廚垃圾處理,不僅僅是技術問題,也是管理問題、社會問題,原效凱向記者介紹了餐廚垃圾的處理難點及對策。
據了解,我國自2010年啟動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城市試點工作以來,試點城市數目已達100個。而廣東目前有廣州、深圳、東莞、佛山4個試點城市。但是,目前我國試點城市的項目進程緩慢,效果不盡如人意。據有關人士分析,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餐廚廢棄物處理技術路線不成熟,各試點城市都處于觀望狀態,試點城市上報的項目大部分仍然厭氧消化技術路線,這與我國餐廚垃圾高有機物含量、高含水率、高油脂、高鹽分的特性息息相關,但這也與探索多種技術路線的試點初衷背道而馳。
在政策引導與試點推進下,全國范圍內的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大氛圍已基本形成,《“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指出,到2015年,全國50%的設區城市初步實現餐廚垃圾分類收運處理。但是,由于針對我國餐廚垃圾特性的技術路線并未完全成熟,城市餐廚垃圾處理能力仍然相對滯后。在餐廚垃圾處理處置議題上,除了需要解決收運、管理等難題,更需突破關鍵技術。
鑒于廣東餐廚垃圾的特殊性,餐廚廢棄物的技術選擇不能照搬盲目國外案例。國外的處理思路偏向于減量化、無害化,廣東餐廚廢棄物量大、有機質含量高,處理思路要尋求資源化,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循環利用。各城市應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的技術路線積極推進試點工作,加快項目建設進程,提高餐廚垃圾處理能力。
而在此時成立的餐廚垃圾專委會,可謂“正當其時”。目前該專委會正在加緊制定《廣東省餐廚垃圾管理辦法》(暫名),預計2016年出臺,該辦法的出臺,將明確餐廚垃圾管理責任主體,并創新提出污染者付費、分類者減免垃圾處理費原則,鼓勵前端預處理,減少末端成本。原效凱認為,收運、處理系統必須一體化。“現在有的收運收不夠餐廚垃圾,會夾雜一些其它的垃圾,因為垃圾處理不由他們負責,這樣收運系統和處理系統就無法對接,收運處理一體化則會解決這些問題。”因此,應當結合PPP模式提倡多種經營,環衛部門要聯合工商部門進行地毯式排查。
目前廣東省的相關收費、執法體系還不夠完善。按照設備處理的標準,廚余垃圾需要達到15%以下的雜質,也就是塑料、衣服、沙子等不能超過總量的15%,否則設備將難以運行。“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垃圾質量不高。”一些大型餐館每天產生的垃圾數量少,而且全是沒有“油水”的,多是一些菜葉以及做菜的下腳料,而剩菜、剩飯的數量較少。原效凱說,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一些人去偷偷收取這些垃圾,并支付了一定費用。這也是我們今后需要解決的問題。
廣東省環境衛生協會餐廚垃圾處理專業委員會:該委員會的職責是培育、建立和完善廣東省餐廚垃圾處理項目運行機制和行業自律機制,規范企業行為,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密切行業內聯系,加強技術交流,促進餐廚垃圾處理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