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設備制造業的寒冬正在逼近
“十一五”期間,國家發改委原來計劃增加裝機容量2億千瓦,從目前的發展勢頭看,這個數字肯定要被刷新。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發電設備的生產量為8721萬千瓦,其中水電916萬千瓦,占11%,火電7790萬千瓦,占89%。2006年是發電設備生產的高峰,設備制造企業手中持有的合同量,大約為1.4585億千瓦。然而專家指出,發電設備制造業的寒冬正一步步逼近。
據了解,目前企業手中2006年后的訂單急劇下降,2007年只有100萬千瓦,2008年更是慘淡。專家告誡,如果不調整產業結構,一旦形成新一輪的競爭,電力設備制造業將面臨一場災難性打擊。對此,年初曾有專家建議,電力設備制造企業需要盡快轉型,由單純的制造商向全能型工程公司轉變,并形成設計、生產、采購以及后期人員培訓的能力。
雖然最近有專家認為,電力設備制造企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嚴峻的市場形勢已經讓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繁榮的市場只是短暫的,企業要獲得持久的發展,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管理水平,才能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2006年,對于發電設備制造企業而言,應該是決定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