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印刷機械行業自主創新成效斐然
"十五"期間,印刷機械行業的發展突飛猛進,2004年主要印刷機械制造企業銷售額比2000年增長70.8%,已經超額完成"十五"規劃的目標。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行業之一,印刷機械行業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一方面有其在生產工藝、質量控制等領域引進了國外先進的生產與管理技術的原因,而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印刷機械行業在新品開發、配套產品等方面,應用了自主創新這一有力武器。
新品開發"一飛沖天"
在"十五"期間,國內企業經過刻苦鉆研,在印刷行業的各個領域開發出許多填補國內空白的新產品。其開發的速度和廣度都非常引人注目,頗有"一飛沖天"之勢。
其中有北人印刷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昌獉N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兩家開發的全張紙單色、雙色、四色系列單張紙平版印刷機,河南新機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全張雙色單張紙平版印刷機。該產品將單張紙印刷機最大尺寸規格擴大到1020mm×1440mm、1020mm×1420mm,印刷速度也分別達到每小時5000~7000張,從而滿足了包裝印刷的需求。
此外,我國長期以來免稅進口的兩種產品分別是單張紙對開多色平版印刷機和卷筒紙報版印刷機,免稅進口的主要技術指標是速度超過每小時15000張的單張紙平版印刷機和速度超過每小時60000張卷筒紙報版印刷機。經過企業的努力,北人生產的beiren300型對開單張紙多色平版印刷機的速度已經達到每小時15000張。這種設備不但通過鑒定,而且已經開始批量生產。上海高斯印刷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也達到每小時15000張的免稅進口線。上海高斯印刷設備有限公司和北人印刷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中型卷筒紙報版印刷機,國內最高印刷速度已經分別達到每小時70000張和75000張,分別超過免稅進口線。以上設備在Chinaprint2005展會上已經展出,起到良好的參展效果。
而半商業和商業卷筒紙平版印刷機也從無到有,產品已經在印刷廠進入商業運行,印刷速度已經從每小時35000張提高到每小時40000張。
"十五"期間開發的新產品為數眾多,除以上產品外,還應該加入520mm規格小型平版多色印刷機、書刊聯線裝訂的新設備、柔性版印刷機、書封折前口機、數控彎刀機、雙收雙放卷筒紙凹版印刷機、全息防偽模切燙印機、半自動和自動制書殼機、堆積打捆機、紙箱分格機、熱轉印機、全自動網版印刷機等設備。
配套產品"百花齊放"
"十五"期間印刷機械設備得到發展的同時,一批配套輔助設備實現專業生產,一批配套企業興起。其發展的勢頭就如一首唐詩所描述的那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以往,用于卷筒紙凹版印刷機的自動套準裝置一直依賴進口。現在,已由陜西渭南科賽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和上海等兩家企業生產,并提供給眾多的凹版印刷設備制造企業使用。而以浙江通業機械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單張紙輸紙機制造企業,已經形成為單張紙平版印刷機、單張紙凹版印刷機、絲網印刷機、模切機配套各種單張紙輸紙機品種,其中不乏有采用川流式輸紙結構的輸紙機,速度已經達到15000張/小時輸。絲網印刷設備經過"十五"期間的快速發展,不但生產企業的數量在增加,而且已經能夠生產單色、雙色和多色,半自動、全自動的絲網印刷機。配套設備和器材方面有較大的發展,有的專業廠已經開始生產如繃網機、網框等配套產品。
高新技術"大潮席卷"
就像錢塘大潮一樣,國內印刷機械高新技術的發展來勢洶涌,其在應用當代科技成果方面有較大的進展,尤其在計算機、微電子、激光、光纜應用方面成果顯著。這其中包括,變頻調速技術廣泛應用,無軸傳動技術在多家企業中推廣(指獨立驅動技術),新型電器元件廣泛應用等成果。
變頻調速技術廣泛應用,根據印刷機械速度調整的特點,印刷機械設備采用無級調速的方式有較大進展。過去對大型設備多采用直流調速,中小型設備多采用電磁電機(滑差電機)調速,還有的設備采用整流子調速,也有的設備采用錐形皮帶調速器調速。由于變頻調速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化,現在印刷機械的主要傳動系統,采用變頻器調整速度,使設備結構簡化,節約了能源和鋼材。
工藝手段"爐火純青"
在"十五"期間,印刷機械企業在加工手段方面取得較大進展,已經接近國際水平,制造手段的變化突出表現在有的企業建設單張紙多色印刷機系列產品的裝配流水線,產品生產批量不斷擴大,出現國內外暢銷的好局面,流水作業同時解決了產品質量、均衡生產、資金周轉等老大難的問題。
另外,印刷機械的主要零件,如墻板、滾筒、偏心套、圓模切滾筒、凸輪的機械加工,普遍采用五面體加工中心、門式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數控坐標磨床、數控磨床、凸輪磨床等加工設備,一般零件加工設備的數控化率大幅提高。主要企業的檢測手段也采用三坐標檢查儀檢測主要零件,這些硬件和軟件的運用使零件的加工質量大幅提高。
同時,企業新產品開發周期也大大縮短,普遍實現設計、制造過程的計算機管理,CAD、CAPP、CAM、SIMS、MRPⅡ已經在企業中廣泛應用。中央計算機服務器已經將設計部門資源數據庫、技術文件的輸出連成一體,生產用的圖紙和技術文件、用戶使用的說明書和訂貨合同等實現個性化,手工描圖、曬制藍圖已經成為歷史。
質量控制"城堅池深"
質量是保護產品市場的城池,對于印刷行業來說,"十五"期間質量方面的新進展可以從三個方面體現。一方面,在"十五"期間成就了一批外向型企業,印刷機械出口額成倍增長,增長的主要動力是產品質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絕大多數企業按國際標準建立起質量保證體系,使產品整個制造過程和售后服務在質量體系的監控之下,各類人員的質量意識得到加強。再一個方面,是進行安全體系認證,使產品的性能達到國外、歐洲安全標準的要求。
發展國民經濟的"十一五"規劃即將到來,印刷產業的發展任重而道遠,國產印刷機械設備的技術水平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尤其表現在高端數字化印刷設備上,差距更是遙遠。在"十五"規劃最后一年的末尾,認真總結經驗,正視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努力制定可行的發展措施,經過全行業的努力,一定會在下一個五年取得更大的成就。
大印刷產業(即包括印刷、設備、器材)曾經制定2010年發展規劃,提出印刷及設備在200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的總目標。(韓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