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步入少有高速增長期
“中國的機械工業已進入歷史上少有的高速增長時期。”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蔡惟
慈在12月15日舉行的“2003機械工業發展趨勢論壇”作上述表示。在對明年機械工業
繼續保持高速增長表示樂觀的同時,蔡惟慈也認為,全行業應居安思危,避免在行業大起之后
出現大落。
今年1月至10月,機械工業總產值達到20203億元,比去年增長31.5%;銷售
收入1925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3.4%;全行業機械產品出口總額達463.82
億美元,增長33.76%;而利潤總額更是達到1225.43億元,同比增長57.5
6%,創歷史最好水平。
以汽車行業為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姚杰介紹說,雖然受到非典的影響,汽車行業發
展勢頭在4到6月之間出現一些回落,但預計全年汽車產銷總量將突破420萬輛,同比增長
30%左右;轎車產銷可達180萬輛,同比增長70%。電工、機床、工程機械等其他機械
行業在生產、銷售、出口等方面也都有不俗表現。
蔡惟慈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國家宏觀經濟環境的不斷向好是機械工業快速發展的根本
原因。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給建設項目帶來了大量投資,對機械產品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前三
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5%,預計全年也將保持在30%以上。而1月至9月
機床工具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和產品銷售收入683.15億元和636.47億元,同比增
長31.1%和30.1%。另外,行業機制改革進程加快,企業資本結構多元化大大增強了
企業對于市場的應變能力。第三,入世推動了出口量的增長,中國作為世界制造中心的重要位
置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認可,并且已經成為很多跨國公司向其他地區出口的生產基地。
與會專家表示,部分機械行業能否繼續這兩年來的超高速發展還不確定,但對2004年
全行業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充滿信心。機械工業聯合會預計,2004年,
發電設備產量有望達到4000萬千瓦;而汽車產量將突破500萬輛,其中轎車產量將達到
220萬輛;數控機床產量將達4萬臺左右。
但是蔡惟慈也指出,從行業發展質量來看,還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是機械工業中的重大技
術裝備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還很大。我國每年用于國內固定資產投資中的設備投資高達1萬
多億元人民幣,其中60%約6000億元用于進口重大設備。據原國家經貿委估計,我國工
業總體裝備水平比世界發達國家落后20至30年。目前光纖制造裝備的100%,集成電路
制造設備的80%,石油化工設備的80%,轎車工業、數控機床、紡織機械和膠印設備的7
0%由國外產品占領,移動通訊設備的95%被外資企業壟斷。據專家估計,我國重大裝備制
造業基本丟失了國內市場2/3的份額。其次,在重大技術裝備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國有大中型
企業還未能夠進入市場的良性循環。最重要的,在技術研發上的差距,研發能力弱是客觀的,
但思想上只重短期的市場利益而不重研發也是不爭的事實。汽車行業內存在的“重整車、輕零
部件,重引進、輕開發”的問題在其他機械行業中也存在。
蔡惟慈提醒參會代表,在市場利好的形勢下,企業應該抓住機遇,在提高開發能力、優化
組織結構和提高產品質量三方面做好工作,在總量高速發展的同時也使行業質量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