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塑料加工機械市場仍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
盡管沒有出現迅猛發展的態勢,但在接近2005年——正好是德國的K2004國際塑料及橡膠博覽會之后和美國的2006年國際塑料博覽會之前——的年底時,塑料加工機械市場仍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世界眾多機械制造商紛紛來到中國采購零件以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塑料制造設備市場中爭取贏利。中國繼續成為新聞的焦點。注塑機生產商HuskyInjectionMoldingSystemsLtd.公司宣布了在其位于上海的亞洲總部生產該公司各型號小噸量注塑機的計劃。另一家生產商MilacronInc.公司在江陰的合資企業所生產的第一臺注塑機已交付客戶。日本東芝機械有限公司已在上海建立了它的第二家注塑機組裝廠。德國吹塑機制造商KautexMaschinenbauGmbH公司擴大了其在順德的制造廠的規模。由于中國對鋼材的巨大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國際鋼材價格的上升,外國制造商們希望通過在中國采購塑料加工成型機和部件來抵消成本的增加。世界行業動態而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卻有陰云浮現。9月28日,MilacronInc.公司被迫宣布該公司計劃關閉其歐洲和北美的工廠,他們稱這項計劃是一項對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義的措施”。截止發稿,該公司尚未透露具體細節。今年,德國在公布裁減的塑料機械崗位中占了大部分:Battenfeld公司位于Meinerzhagen的注塑機工廠關閉并將裁減470個崗位。該廠制造注塑機的歷史已有50年之久。10月份在該國Friedrichshafen舉辦的Fakuma展會上,德國機械制造業工人遭到了又一個打擊。總部位于德國的MannesmannPlasticsMachineryGmbH公司宣布Demag塑料集團將從它的兩家注塑機工廠減員100人,一家位于Schwaig,另一家位于Wiehe。今年早些時候,Demag集團已在德國國內和其在美國俄亥俄州Strongsville的工廠共裁減了130名員工。正當美國塑料加工機械市場增長態勢平穩之際,卡特麗娜和麗塔颶風不期而至,沖擊了墨西哥灣沿岸,摧毀了大量民宅并影響了美國主要的煉油區。樹脂價格飛漲,并一度出現供應短缺。在2004年,樹脂價格的漲幅已經很高了。預見下一年,高昂的樹脂價格將使本來已利潤無幾的美國塑料制造商徹底失去贏利空間。如果沒有贏利,購買新設備根本無從談起。《PlasticsNews》回顧了2005年塑料加工機械制造業的大事件:·2005年1月,德國Krauss-MaffeiKuntstofftechnikGmbH公司和大連實德集團聯合宣布將在中國成立一家生產擠塑機的合資企業。·2005年3月,德國Demag塑料集團宣布其執行總經理HelmarFranz和財務總監GerhardBecker將離開公司。有關方面稱,Franz是德國機械制造協會的主席,在業界頗有名望,他對公司所制訂的未來發展方向持反對態度。·2005年3月,美國Davis-StandardCorp.公司和BlackClawsonConvertingMachineryCo.公司的所有者建立了一家名為Davis-StandardLLC.的合資企業。這兩家公司都是生產擠塑機的企業。8月,Davis-StandardLLC.公司收購了MerrittExtruderCorp.公司。·2005年11月,Demag塑料集團收購了其合資伙伴寧波NingboHaitianGroupCo.Ltd.公司的股份,成為這家位于寧波的合資工廠的獨資股東,這家合資工廠自1998年成立以來共生產了大約1000臺注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