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紙回收行業遭遇“寒冬”,相關企業亟待轉型
“如果不是為了幫老板看著攤子,看著現在這將近少了一半的收入,我早不想干了?!焙贾菀晃皇諒U品的鄭師傅嘆氣說道。鄭師傅來杭州做廢品回收生意已經第八個年頭,據鄭師傅所說,近幾年廢品收購生意大不如前,眼下的行情,大概只有2008年金融危機時能夠相比。
同樣遭遇尷尬的還有南京的“破爛王”邱師傅,“眼瞅著這回收市場的行情一路走低,心里就盼著回暖呢,真不行只能轉行了”,45歲的邱師傅蹲在止馬營的人行道上,無聊地翻看著收上來的報紙。
據記者了解,還有許許多多從事廢品收購的師傅,同樣表達了他們對生活的抱怨和對工作的擔憂。曾經風光一時、走街串巷的“破爛王”們如今似乎都是銷聲匿跡了,曾經響徹于大街小巷的吆喝聲也是不見了蹤影,記者帶著疑問走訪了幾家相關單位,經過詳細的了解,才終于明白了他們“消失”的秘密。據介紹,廢品回收行業目前已跌至6年來的最低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意味著這個產業正在遭遇“寒冬”!
從事廢品收購多年的一位孫經理分析,回收上來的廢品通常是經過再加工成為工業原材料,因此,廢品回收價格直接受到工業原材料價格的影響。近幾個月來,受國際大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銅、鋼鐵等工業原材料價格都出現了下降,從而波及廢品回收價格。而廢品回收與制造業,像是捆在繩子兩頭的螞蚱,故是一傷俱傷。
因此,在九月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廢紙利用大會中,相關的專家對這一問題進行了一番深度的探討。
記者從會議中了解到,我國廢紙量大幅下降,既有宏觀經濟下調、消費方式轉變的原因:下降帶來包裝紙需求下降,內需不足造成文化用紙需求連年下降;再一個就是有關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制約:抑制投資,綠色發展,低碳發展造紙行業產能過剩、減產、關停,而經營成本高、利潤低、逼迫企業轉型;而秩序混亂、大企業缺位是行業自身的原因。
當日的會議之中,各方不但探討了國內廢紙行業沒落的原因,同樣,他們也對市場廢紙需求量、廢紙回收率及未來增長空間、海外廢紙供應與采購成了共同話題,結成戰略聯盟,對走規范化、規?;?、差異化發展之路也達成了基本共識。
廢紙分會秘書長唐艷菊指出發表的建議同樣引起各方的共鳴,建議指出:
第一規范化發展。推行廢紙分類等級行業標準,制定打包廠經營管理規范,明確監管部門和監管辦法,建立淘汰機制、行業黑名單,規范稅收管理。
第二規?;l展。建立2-3家大型廢紙交易中心、15家區域或全國性回收加工企業,每個500萬人口城市布局10家中等規模回收加工企業,逐步淘汰每月500噸以下小微打包廠。
第三差異化發展。做高等級廢紙,使產品差異化;建物流交易中心、交易所和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使模式差異化;資金、倉儲、擔保、信息、物流和質檢等服務也要實現差異化。
第四結成戰略同盟。產廢企業、回收企業和打包廠結成采購同盟,造紙廠和打包廠建立長期穩定合作,一致行動,推行統一質量標準和定價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