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前核電裝備將迎4000億市場份額
從去年國家的4萬億投資計劃到今年5800億電力投資計劃,再到不久前通過的裝備制造業振興規劃,鼓勵核電發展的政策導向清晰可見。在2月17日召開的國家能源局“核電技術裝備自主化第三次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指出,積極發展核電是調整中國能源結構的關鍵,而推進核電技術裝備自主化則是加快核電建設的重要保障。
至此,核電裝備自主化的發展思路得到明確。分析人士認為,到2020年,我國核電設備市場或將達到4000億元,核電裝備自主化進程的推進必將帶來核電裝備業的大發展,而核電發展的技術瓶頸等制約因素仍有待進一步理順。
核電發展目標將“升級”
據國家能源局內部人士透露,我國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將被調整,其中設立的建設目標都將“升級”。
根據2006年3月國務院通過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到2010年,在運行核電裝機容量1200萬千瓦;到2020年,在運行核電裝機容量4000萬千瓦,在建核電裝機容量1800萬千瓦。而2020年的目標有望調整為70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
分析人士認為,調整后的目標比此前業界預期的6000千瓦更高,這將直接帶來我國核電設備市場的大發展。事實上,地方對發展核電的積極性使得全國核電的發展速度遠遠超出預期。
日前,國家公布了電力投資將達5800億元的投資規劃,其中將有一大部分用于核電等新能源領域的投資。一向被業內人士認為是政策推動的核電產業如今已經迎來了切切實實的政策利好。
聯合證券研究員王爽認為,從在建及發改委批復的情況看,2020年核電實現7,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的目標是比較有保證的,樂觀估計最高可以達到1億千瓦。截至2008年底,已投產的核電機組為885萬千瓦。保守估計未來十年,新增核電裝機7600萬千瓦。
在縮小差距中加速前進
從國家發改委獲悉,日前,遼寧紅沿河核電項目三四號機組和秦山核電廠擴建項目(方家山核電工程)建設均被頒發許可證。
盡管國內只有中電投、中核總和中廣核可以進行投資并控股核電廠,但核電運營的豐厚回報正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核電站的投資中來。2月26日,皖能電力公告稱,公司攜手中核集團開發安徽吉陽核電項目。
目前,我國已投產的核電站有6座,11臺核電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885萬千瓦,僅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1.1%左右,2008年核電發電量684億,僅占總發電量的1.99%。
然而,我國核電發展相比世界水平還有很大差距。目前世界核電的裝機容量平均水平是17%,其中超過20%的有16個國家,法國發展最為成熟,達到了77%,而且,國外的核電成本普遍低于煤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