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三大能源城市出現“循環經濟”熱
內蒙古鄂爾多斯、山西大同和陜西榆林目前是全國三大產煤城市。記者日前在當地采訪發現,三大能源城市紛紛摒棄傳統的、單純的一次性能源開發,大力發展能源相關產業,延長產業鏈,通過發展產業的循環鏈條壯大當地的產業集群,在能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出現了建設循環經濟的熱潮。 伴隨國家能源供求形勢的變化,鄂爾多斯、榆林和大同等三個能源大市憑借豐富的資源優勢,步入了能源開發的快車道。全市70%面積含煤的鄂爾多斯市去年煤炭產量更是突破了1.16億噸,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產煤大市。榆林市近年煤炭產量逐年以千萬噸級攀升,去年達到8100萬噸,它是目前探明煤炭儲量最多的地級市,全市平均每平方米地下就有6.23噸煤,煤炭探明儲量達1660億噸。煤炭開發歷史最長的大同市寶刀不老,煤炭產量仍保持著穩定增長勢頭,去年增產314萬噸,達到了8210萬噸。 在能源開發過程中,三大能源城市紛紛發展循環經濟,探索節約型、環保型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避免重走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老路。這一發展思路已成為當地領導干部的共識。榆林市一位領導向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噸原煤在井口只能賣40元左右,運離井口也不過100元左右,如果轉化成電就可實現產值500元,如果轉化成甲醇就可以實現產值1500元,如果甲醇再轉化成聚甲醛等化工產品,就可以實現產值5000元。鄂爾多斯市委書記云峰舉例說,2003年全市煤矸石存儲量達到了2000萬噸,它們如果得不到有效利用,不僅會造成巨大的環境污染,還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能源產區要提高資源轉化利用水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就要注重對廢棄的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目前,三大能源城市正通過各種手段全面加大循環經濟的發展力度,把能源重化工產業引導到發展環保型、科技型和上下游產品有序鏈接、循環利用的發展軌道上,以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發展模式,逐步取代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的發展模式。榆林市以煤電為平臺,著力打造“三大產業鏈”:實施煤向煤電轉化,發展載能工業產業鏈;實施煤加煤電向煤制油加煤化工產品一體化開發,形成煤電油化工產業鏈;實施煤、石油、鹽化工產品綜合開發,形成煤油鹽化工產業鏈。鄂爾多斯正努力建設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加快構筑煤——電——高載能及其廢棄物利用、煤——煤化工及其廢棄物利用、煤氣加天然氣循環產業鏈。大同市則提出建設新型工業基地的目標,以“煤”為主導,實現煤炭由初級產品型向深加工和綜合開發方向轉變。 在發展循環經濟的同時,這三個城市還紛紛采取措施,關停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企業,規范載能工業發展。僅榆林市府谷縣就取締233個土煉焦廠、關閉206個小煤礦。府谷縣委書記高嶇說,對能源開發、利用行為進行規范,實際上也是一種節約,它在保障能源可持續開發的同時,也使地方經濟走上良性發展道路。(XH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