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產業將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近期國務院出臺的拉動內需十項措施給環保產業發展帶來了非常大的機遇。在近日召開的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2008年會上,環保部部長周生賢透露,今后三年,中國將從各方籌集1萬億元資金用于環境保護。
日前,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環境法規室主任沈曉悅在搜狐綠色頻道舉辦的一次訪談中表示,當前的經濟形勢對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即是機遇又是挑戰,無論是從國家大形勢的走向,還是為解決金融危機而拉動內需的利好,環保產業都將會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在十項措施中,第五項措施提出“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加快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另外,還提到“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沈曉悅表示,這對于環保產業發展而言,是非常利好的因素。
然而,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會長文一波對于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并不樂觀。他認為,近段時期內,我國新能源、風能、光伏產業等行業的發展速度都將逐步放緩。因為環保產業光有資金拉動,沒有具體政策支持及社會力量的呼應是不夠的。
事實上,中國擴大內需的消息一時間引發了國際產業界的廣泛關注。很多國外環保集團快速進駐,甚至有些國外公司為打開中國市場,采用非市場化的手段或低價策略,這不但加劇了國內環保產業的競爭,還影響了市場秩序。
對此,專家認為,環保企業應抓住機遇,加大自身科技研發力度,提升管理水平,以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
沈曉悅表示,核心技術和研發能力不足,自主品牌缺失及行業整體工藝水平不高是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環保產業雖然是朝陽產業,但如何把這種潛力變成實實在在的經濟實力和產業的競爭力,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從政策的監管、引導到企業自身創新能力的建設,企業隊伍形成等。由此,建議國家相關政策在具體項目的落實上有所側重。
相關鏈接: 環保部加快環評審批速度
記者從環保部了解到,為了貫徹國務院擴大內需的重大決定,該部最近出臺了加快環評審批速度的系列措施。包括對于符合節能減排和增強企業后勁的建設項目及時召開環保部常務會議進行討論,加快環評審批速度,提高審批質量。
國務院近日提出了1000億元投資計劃在年底前落實到具體項目的緊迫任務,新項目急于上馬、項目審批時間緊迫的現狀給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帶來了很大壓力。
對此,沈曉悅明確表示,“根據我國的《環境保護法》及《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新上的項目及改擴建的項目必須要實施環境影響評價。環評確實是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與時間。但規劃環評是環境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不能為了追求投資的速度,減緩必要的程序。”
沈曉悅認為,越是時間緊任務重,環評工作更要相應地跟進。一方面要加快項目審批的速度,同時,也要嚴格審批。事實證明,在諸多項目審批中,如果能夠從源頭有效地實施監管,把防患于未然的措施做到位,對于加強區域環境保護產生的影響是長期而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