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委員談應對危機攜手共創經濟發展新的輝煌
3月10日的北京梅地亞新聞中心,來自香港、澳門特區的部分政協委員就如何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接受了集體采訪。
恒豐證券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華峰委員說,內地的農產品源源不斷輸送到香港,而港商又在內地投資辦廠將工業制成品輸向世界,“香港的發展離不開內地的支持。”
“30年來,我們港澳的企業都是這樣在內地投資的。”香港友好協進會主席陳永棋委員說,“最先是在工業領域,然后擴展到服務行業。”早在1979年,陳永棋就在無錫投資辦廠,成為第一批投資內地的港商之一。
“這30年來,港商在內地發展得非常好,對香港、對內地都做出了巨大貢獻。”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委員說。
港澳同胞在背靠內地獲得發展的同時,也在積極回饋祖國。在內地發生的每一次大的自然災害,都可以看到港澳同胞們的快速反應。澳門恒和集團總裁顏延齡委員說,“為支援地震災區重建,澳門提出了一個50億元的援助計劃,現在正在實施。”
國際金融危機對香港、澳門特區的經濟影響較大。對此,國家也對港澳地區經濟的發展傾注了極大關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港澳在內地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緩解經營困難。
對此,港澳委員們深受感動和振奮。“我相信,只要大家冷靜下來總結自身經驗,多學習內地的宏觀調控政策,香港、澳門也會跟著內地的復蘇走出這場危機。”蔡冠深委員對港澳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國家提出的擴大內需和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將對港澳企業發展提供巨大機遇。”蔡冠深委員說,“港企目前正在積極向這方面努力,擴大內地的市場銷售,由外向型企業向內需型轉型。”
“泛珠三角”地區是我國三大經濟發展區域之一,也是全國經濟增長的重要一極。今年年初,國家在積極吸取港澳地區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出臺了《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
“香港能夠參與整個區域規劃的制定,也為港企在這一區域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李家祥委員說。
陳永棋委員認為,雖然國際金融危機不會很快過去,但“珠三角”地區的發展潛力依然巨大。“我們不會裁員。”
《綱要》正顯現出積極的效果。“‘珠三角’地區一共有5個飛機場,以前是沒有規劃協調的,最近5個機場的管理層就聚在一起把各自定位規劃得清清楚楚,效率大大提高。”
蔡冠深委員認為,“與內地的合作是港澳地區發展的新契機和新方向。”
今年兩會,這幾位委員帶來了進一步加快合作的許多建議和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