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柴油發動機形勢分析
綠色環保商機曙光乍現 柴油發動機能否春風共綠
2月26日,號稱“中國第一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轎車柴油發動機”YC4W在廣西“玉柴2006年策略發布暨營銷服務大會”上披紅登場。
“這款面向輕型乘用車市場的YC4W發動機達到歐Ⅲ排放標準,是玉柴針對世界輕型乘用車柴油化的發展趨勢而推出的鋁結構輕量化新型柴油發動機,代表著中國柴油乘用車發動機的最高水平。”玉柴董事長晏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YC4W采用了電控高壓共軌燃油噴射系統,機身采用全鋁結構,直列4缸,同時還應用了帶中冷廢氣再循環、可變截面渦輪增壓等技術。
作為中國當前最大的柴油機廠商,玉柴的期待是,YC4W的商業化將能改寫這一尷尬的歷史:馳騁在國土上的輕型柴油乘用車將真正擁有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心”。
而對于渴盼春天的中國柴油機廠商而言,過去的2005年恰似一場春寒。
有關統計表明:在整車總體13.54%增幅和570萬輛以上產銷量的帶動下,2005年車用發動機產銷量8.5%的增長率勉強還算說得過去,但其中柴油機的日子則過得頗有些凄惶:2005年產銷量分別為127.41萬臺和127.25萬臺,比上一年度分別下降2.94%和2.51%;以整體發動機產銷中的汽、柴兩種機型的數量比來看,減去其他燃料發動機產銷各占約0.06%的比重,2005年柴油機產銷占總體發動機產銷的27.05%和26.93%,比2004年時分別大幅下降3.58和8.32個百分點。
另外,基于鼓勵性政策遲遲難以落地、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調整、汽車消費信貸緊縮、油品質量限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柴油機在中國的春天似乎仍很遙遠。
200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3家柴油機企業中,累計產量超過10萬臺的企業有4家,比上一年度減少1家;產量超過萬臺的企業達到14家,比上一年度增加2家。廣西玉柴、東風集團、昆明云內等居于生產排序前列,其中玉柴以25.73萬臺的產量和22.89%的同比增長率超過東風集團和一汽集團,成為柴油機企業中的新龍頭,一汽大眾、成發集團等也呈現出良好的走勢。
伴隨著僅有的幾筆淡淡春色,柴油轎車去年的表現也讓國內柴油機廠商萌動了又一絲希望:一汽大眾在其整體市場表現差強人意的情況下,其鼓呼多年的柴油轎車終于展露生機,拿到了一份同比增長40.59%的成績單。
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曾指出,中國應該將先進柴油機作為節能環保汽車的現實技術選擇,柴油機的技術進步使歐洲出現了轎車柴油化的趨勢。而目前中國柴油車在汽車整體保有量中占23.7%,轎車保有量中只占0.2%。
有觀點認為,中國柴油版轎車春天的到來似乎只是時間的問題。在商用車柴油機市場收獲頗豐的玉柴顯然也對盛用車市場充滿期待,YC4W應該就是其第一塊“試驗田”。玉柴相關負責人表示,鑒于中國汽車工業“以市場換技術”路線的教訓,本土柴油發動機廠商的當務之急是需要轉變思路,大力發展擁有自主品牌的發動機核心技術,以把握市場主動權。
搶乘環保快車,柴油機、整車廠春風共綠?
柴油發動機2006年能夠迎來自己的春天嗎?
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在持續、國內燃油價格似乎仍有增無減,汽車行業和發動機行業已經進入了調整時期和微利時代,柴油發動機的發展也無法避免需求相對不足和進一步降低成本的挑戰;國內柴油機產品同質化傾向日益嚴重,更多國際知名的發動機制造商進入中國,國內同行的惡性競爭和國外產品的相對優勢,本土柴油機廠商2006年的日子顯然也并不太平。與此同時,隨著國際油價不斷攀升、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節能、環保成了全球性的經濟課題;在中國,隨著2008年北京綠色奧運會的臨近,我國政府和社會更是空前關注和重視綠色發展。
在此背景下,打綠色環保牌無疑也成為具有戰略眼光的柴油發動機廠商的應對策略之一。
據悉,今年1月13日,一汽解放錫柴公開為其奧威8.6升歐Ⅲ發動機投產舉行隆重儀式。2月26日,玉柴在廣西玉林生產基地不僅舉行了第1000臺歐Ⅲ發動機下線儀式,還首次推出了中國第一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歐IV柴油發動機YC6L-40,并將這臺發動機捐贈給戰略合作伙伴北京公交總公司。此時,距離北京市國Ⅲ標準(相當于歐Ⅲ)出臺不足3個月。
借此發力前景無限的城市公交和豪華客車市場,玉柴此舉的用意顯而易見。據悉,去年玉柴已在此新領域取得突破:6G、6L歐Ⅲ機和LPG機大批量進入北京、深圳、廣州公交,國內第一款歐Ⅳ機定型生產;4F輕機在輕型乘用車領域也成功推進。
“玉柴和北京公交是老朋友了。”據北京公交總公司副總經理馮幸福介紹,去年公司投資27億采購了4123輛達到歐三排放標準以上的新型環保車輛,今年還將投入近30億采購3485輛更高環保水平的、將為奧運直接服務的新型公交車輛,其中將有200輛是達到歐四排放標準的公共汽車。
實際上,玉柴“綠色動力,和諧發展”的發展戰略去年已浮出水面。據悉,目前玉柴柴油發動機已經實現了九大系列達標歐Ⅲ,6A和6L臥式機達標歐Ⅳ,轎車發動機4W小批量投放市場的中國自主“綠色動力”系列。這不僅意味著中國企業開始在柴油乘用車市場擁有了與國外廠商較量的實力,也象征著“綠色動力”已成為中國汽車發動機產業的又一起點。
據相關專業人士預計,2006年中國柴油機市場仍將面臨嚴峻諸多限制性因素的挑戰,價格戰仍將在一定時期內大打出手,行業利潤率仍可能繼續下滑。在此背景下,“龍抬頭”不久的玉柴還能逆流而上春風再綠嗎?
“在我們的‘綠色發展’戰略中,確立自主創新、節能環保的‘綠色動力’技術路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玉柴新舵主晏平對本報記者表示,全面整合資源,建立以發動機為主導的產業集群,打造與供應商、合作伙伴、客戶的和諧共贏的“綠色產業鏈”、不斷創新營銷模式則是當前玉柴拓展市場的重要應對策略之一。
據悉,去年上任伊始,晏平就在完善產品結構和產業鏈上大做文章,先后與東風汽車公司、三環專汽公司、北汽福田、東風柳汽等國內主流整車廠家和政府部門形成了緊密的戰略關系。
據了解,針對當前市場特點,玉柴眾多營銷策略之一就是與整車廠攜手共進,與客戶一起直接面對市場終端:制定宇霸重機行動總體方案,將其作為重機推廣的核心,一廠一策地進行重機的推廣促銷;制定玉柴紅巖聯合促銷方案,與紅巖聯合舉行促銷巡展活動,實現6M裝車1079臺……
當綠色動力遭遇環保商機,曾一度因“傻、大、黑、粗”形象而備受歧視的柴油機“洗心革面”之后也將有自己的春天,這似乎已成業內共識。只是,并非所有的柴油機廠商都能度過春暖之前的料峭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