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行業:冬去又一春
工程機械行業發展概述
工程機械的發展是與國民經濟特別是基礎工程項目緊密相關的,工程機械的需求主要來自
土石方工程項目、房地產工程項目、貨物的倉儲搬運及出口,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對工程機械的
拉動作用最大,一般情況下,工程機械的需求量占整個工程投資總額的5-8%。
近10多年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經歷了一個景氣周期:1991年1月至1993年12月為繁榮階
段;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為蕭條階段,自1994年起該行業業績開始滑坡,直到1997年年初
開始止跌回升;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為復蘇階段,該行業業績逐漸回升;從2000年1月開
始,工程機械行業開始進入高速發展。今年以來,中國在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的拉動下,工業
生產增長持續加速。中西部大開發工程、西氣東送、西電東輸、南水北調和北京奧運會工程等
一系列工程的陸續實施和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城市地鐵建設都極大地拓展了工程機械行業
市場需求。
2001年全國227家工程機械企業全年工業總產值255億元,同比增長7.14%;累計銷售280
億元,同比增長14.33%;2001年進口15.5億元,比2000年增長19%;出口6.9億元,比2000年
增長35%。在進口產品中,增幅較大的有履帶式起重機、100噸以上的汽車起重機、平地機、
輪式挖掘機等;出口增幅較大的有叉車、瀝青攤鋪機、履帶式挖掘機等。可見,盡管工程機械
行業總體向好,但產品不同,發展趨勢也不一樣。
2002年全國工程機械行業繼續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1-6月份工程機械整體高速增長,
第一季度主要工程機械產量與產值同比增長分別達到36.4%和30.6%,其中增長最快的是平地
機(產量增長143%)和裝載機(產量增長63.4%)。
多種因素促進行業繁榮
從2000年開始,工程機械行業再次進入繁榮階段。工程機械行業的繁榮,不僅得益于我國
宏觀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基礎建設投資大幅增加等外部環境因素,而且也得益于行業自身的運
行規律以及各企業自身努力等因素。
1、宏觀經濟提供有力支持
1998年以來,中國GDP的增長率,已連續四年平穩地運行在7%-8%的區間,這四年的平
均增長率為7.55%。預計2002年我國經濟增長率在8%左右。據專家預測,2010年中國GDP總量
將會比2000年翻一番,年均增長速度保持7.5%左右。2020年,中國的GDP總量將會比2010年再
翻一番,達4萬億美元,年均增長速度7.2%左右。隨著中國經濟持續保持快速、穩健的發展,
工程機械行業在支撐和帶動國民經濟的發展方面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基礎建設拉動作用巨大
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需求可以主要分為三大塊:公共工程建設需求、房地產開發需求和出
口需求。
隨著我國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西部大開發和城鎮化等發展戰略的實施,包括南水北
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和青藏鐵路等重大工程的建設,工程裝備市場需求增長較快,為工程
機械行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機遇。2002年國家1500億元長期建設國債重點投向今年將要建成的
項目和西部地區的項目。據有關介紹,國債的投資重點包括:380多億元用于長江中下游干堤
加固、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等農林水利生態項目;460億元用于青藏鐵路、貧困縣道
路、農村電網改造等項目;170多億元用于環保、城市基礎設施、中央儲備糧庫的建設;170多
億元繼續支持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180多億元用于中西部地區新開工項目。這些資金投入后
將進一步帶動銀行貸款、帶動各方投資,有效拉動了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進一步擴大內需,
對2002年及今后幾年國內經濟的穩定增長起到重要的作用,當然對工程機械產品市場需求的拉
動也起到積極的作用。
3、市場需求持續旺盛
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國內外工程機械市場存在較大的消費潛力。具體來說,國內工程
機械的消費亮點可分為五大塊:第一塊,高原型工程機械,以青藏鐵路建設為代表;第二塊,
特殊工程機械;第三塊,農用工程機械;第四塊,通用或專用工程機械。上述四大塊目前尚屬
短缺產品,市場不是很大但不可或缺。第五塊,工程機械出口。工程機械是國際貿易中的主要
機械產品之一,年貿易額約350億美元,其中美國和日本占世界市場份額的50%以上。我國工程
機械產品年出口額僅為2.5億--3億美元,不足世界市場份額的1%,這塊市場潛力很大。
4、新技術開發力度不斷加大
2001年工程機械各生產企業由于提前意識到入世后的競爭壓力,通過抓住我國西部大開發
的有利時機,積極進行技術改造、引進和自主開發新產品,逐漸縮小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
距,產品總體技術水平獲得顯著提高。如桂柳工公司在2001年生產的ZLG50G高原型特種裝載
機,不僅填補了國內外空白,還屬國際首創;廈工股份推出的新型裝載機產品XG50-T開拓者、
XGL50挑戰者于2001年批量推向市場,代表著國內的領先水平。工程機械行業企業不斷加大新
技術開發力度不僅是市場需求旺盛所提出的直接要求,還與國家一系列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優惠
政策分不開。例如,開發新產品國家可以補貼開發成本的50%;開發環保產品國家可以補貼成
本的20%;機電產品出口企業研發費用增長10%以上的,其中費用的50%可以用以抵扣所得稅
等。
5、液壓挖掘機與裝載機是兩駕馬車
根據2002年1月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在八個主要工程機械機種中,2001年銷量增
勢最快的是挖掘機(尤其是液壓挖掘機年增長率達到38.8%),從1998年4238臺到2001年銷量
達11000臺,產量增加了1.6倍,其次是裝載機,2001年銷售近26000臺,同比增長35%,叉車
與工程起重機(汽車起重機及輪胎起重機)增勢也較好,推土機增勢平緩,壓路機與平地機有
所下降。在2002年的銷量增勢預測圖中,增勢較好的幾個機種是挖掘機(尤其是液壓挖掘
機)、裝載機、叉車、攤鋪機和壓路機,預計年增長率分別為13.64%、30%、11.76%、11.11%
和10%,而推土機、平地機和工程起重機增勢平緩,預計年增長率均維持在2%至4%之間。可
見,挖掘機和裝載機兩大產品的高速增長在工程機械行業整體繁榮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
用。
6、設備租賃業務在全國范圍內展開
自2001年以來,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多家銀行開展了銀行按揭、工程機械信貸銷售等業
務。如徐工科技獲得了中國建設銀行總行徐工牌系列產品擔保貸款(按揭)銷售;山推股份、
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及中國建設銀行聯合推出銀行按揭購車業務;中聯重科則更是直接斥巨資
2億元分別在北京和上海控股組建了建設機械租賃有限公司,大舉進軍設備租賃業。
挑戰依然存在
1、企業盈利水平不容樂觀
如前所述,2001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產銷形勢繼續保持增長態勢。2001年全國227家工
程機械企業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55億元,同比增長7.14%;累計銷售280億元,同比增長
14.33%。然而利潤總額僅為9億元,只增長5%,這是由于近年來工程機械行業內價格競爭激
烈,產品價格在2001年繼續低迷,有些產品爆發價格大戰,企業競相壓價銷售,大大影響企業
效益和正常市場秩序,全行業平均利潤率僅為3%。
2、行業結構分散,優勝劣汰更加明顯
工程機械行業現有生產企業1000多家,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其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①別
的行業企業轉行生產工程機械,主要有農機、礦山機械、起重運輸機械與軍工行業;②新興的
民營生產企業的崛起;③外資合資和獨資企業逐漸進入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生產和銷售領域。
目前行業結構分散,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小,效益低下,產品檔次低的問題仍然突出。一方
面,虧損企業占企業總數的30%以上,甚至有的面臨破產的局面;另一方面,有的骨干企業生
產形勢很好,經濟效益在日益提高。勞動生產率也有很大差別:206個國營企業平均為5.6萬元
/人年,26個國家控股的股份企業平均為9.5萬元/人年,38個民營企業平均為15.29萬~
18.82萬元/人年,外資企業為40萬元/人年。這說明競爭在發展,企業要進一步深化改革,
不斷提高競爭力,以適應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
3、產品檔次低、結構不合理
我國工程機械產品不僅檔次低,而且結構也很不合理。在工程機械行業中,挖掘機產品是
值得重點關注的,一向被認為是技術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從世界范圍看,近10年挖掘機年產量
雖然有些波動(最高年產量達20余萬臺),但總是高于裝載機、推土機的年產量。據專家估
算,全世界各種施工約有65-70%的土石方量是由挖掘機來完成的。但目前國內情況是裝載機
產量遠遠超過挖掘機,而且我國挖掘機產品市場中,90%以上的市場份額被合資和外資企業所
占據。這也正是我國工程機械企業盈利能力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預計到“十五”末期,我國
液壓挖掘機產銷量將超過2萬臺,我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挖掘機市場。因此,如何抓住這些
機會,將是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再上臺階的一個重要問題。
4、入世影響巨大
中國加入WTO,對工程機械行業來說是利大于弊。說有利,指的也是在長遠,而近期競爭
將是比較激烈的。目前,我國工程機械產品平均進口關稅為16.08%,到2005年要降到10%以
內,平均每年要降低1.2個百分點以上。非關稅措施(進口配額)要在5年內逐步減少并最終取
消。
對資本和技術密集或比較密集的產品、大型工程機械產品,分別不同情況,受影響程度不
同:①世界知名企業或跨國公司與我國企業合資或合作生產的產品價格仍有優勢。因為其價格
仍低于關稅降低后的進口產品,所以仍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合資企業享受稅收
優惠政策,關稅進一步降低后,更有利于其降低生產成本,使得這些產品價格更具有競爭力,
如液壓挖掘機、電梯及自動扶梯、部分內燃叉車等。②勞動密集型產品或有一定技術含量,產
品成本較低,具有價格優勢的產品,入世后將有利于擴大出口,如手提式風動工具、內燃叉
車、中小型推土機、中小型裝載機、中小型混凝土攪拌車等。③新開發的高新技術產品或大型
工程機械產品,因不具備競爭能力將受到較大沖擊,如大中型機動混凝土攪拌車、混凝土泵
車、礦物與瀝青混合機器、大型瀝青或混凝土攤鋪機、集裝箱叉車、320馬力以上履帶式推土
機、16噸級以上振動壓路機、100噸及以上汽車起重機等。④工程機械配套件行業將受到較大
的沖擊。由于入世后,工程機械的配套件平均關稅降到10%,使得國內工程機械整機生產企業
更愿意進行世界采購。在價格同樣或略高的外國產品面前,他們愿意采購優質的國外產品,這
必然使得國內工程機械基礎件、配套件企業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⑤一些企業將被迫重組、轉
產甚至破產倒閉。有些產品生產點多、批量小、技術水平低,缺乏市場競爭力。生產這種產品
的企業,將面臨嚴重困境,將被兼并、重組、轉產或破產倒閉,如某些叉車廠、挖掘機廠、裝
載機廠、汽車起重機廠等。
對策分析
1、搞好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增強競爭實力
在企業內部要著重搞好生產組織結構調整,變大而全、小而全為以專業化生產為主的企業
生產組織,變以生產為主為以開發和經營為主的開放型生產經營體系,與市場營銷緊密掛鉤。
行業結構調整的目的就是轉變分散為集中,優化已成立的各個企業集團,使沉積資產合理利用
起來,共同發展,向規模經濟轉型,變小巨人為大巨人,形成航母型企業,提高在國際市場上
的競爭力。重點骨干企業銷售額要達到全行業的80%;集團性企業銷售額達到全行業的50%。
對于量大面廣的產品,例如叉車、輪式裝載機、液壓挖掘機、推土機、電梯、塔式起重機、壓
路機、混凝土機械等都應達到規模經濟水平。
2、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
一方面,充分利用好出口環境改善的機遇,大力擴大出口。加入WTO后,我國出口環境將
大大改善。我國工程機械中有一批產品,如320馬力以下推土機、中小噸位振動壓路機、電梯
及自動扶梯、叉車、挖掘機、風動工具等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應積極擴大出口。具有進出口
自主權的企業,不但要搞好自身產品的出口質量,還要聯合承辦行業內其他企業的出口任務,
擴大出口品種。其他企業也要創造條件,千方百計開拓國際市場。另一方面,調整產品結構,
積極開發能實現進口替代的產品。工程機械每年都有大量進口,我國企業應從進口量大的產品
中,選擇一些用戶急需的產品,進行開發研制,實現進口替代,如:內燃叉車、集裝箱叉車、
鏟運機、壓路機、25噸以上汽車起重機、混凝土或礦漿混合機等。
3、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全面提高產品技術水平和質量
“十五”期間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戰略重點主要是提高產品技術水平、質量、發展品種、
提高動手術含量。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企業要加快技術改造步伐,這是提高全行業競爭力的基
本條件,要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加大公路、鐵路、港口、水利、建筑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得機
遇,適應市場需求,大力提高現在適銷對路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同時研究開發新的品種,從
根本上扭轉我國工程機械產品質量形象。繼續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提高自主開發能力。對
行業內已經建成的國家級和省級技術中心的,要在各方面繼續予以支持,使之盡快形成具有自
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的開發能力。鼓勵實施產、學研相結合的科研道路,鼓勵有條件的大
型企業集團與國外跨國公司合作建立技術開發機構,開展多領域多形式的技術合作,全面提高
行業技術創新水平。
4、積極引進外資,進行企業改組、改造
外資帶進來的不僅僅是資金,更重要的是技術和管理。企業不能為引進外資而引進外資,
不能在引進外資后被外資牽著鼻子走,而應該通過引進外資學習外國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最終
達到促進民族工程機械行業的真正騰飛。另外,企業改革、重組、調整的方向是向集團化、專
業化多種經濟成分以及多種組織形式方向發展。一是已經組建起來的企業集團,要進一步調整
內部結構,實現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形成專業化生產體系,技術開發和市場開發一體化。二是
進一步打破地區、部門界限,促進同類型企業“強強”聯合,形成幾家實力較強的大型企業集
團,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三是控制低水平、趨同化、重復建設與生產項目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