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國農業機械行業市場前景樂觀
從農機行業產業環境的宏觀層面看,去年和今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重農政策,減免農業稅的承諾和農機補貼政策直接刺激了農民的購機積極性,糧食價格的大幅度上漲更是增加了農民對未來種田收入的良好預期。從市場需求的微觀層面看,大中型拖拉機需求量的爆發性增長和水稻收獲機械需求的突破性增長便是農機行業前景樂觀的最直接寫照。
農業機械化專家,沈陽農業大學教授李寶筏認為,拖拉機功率上延已經是一個不可阻擋的潮流,也是農田作業需求的必然反映。這意味著我國農機市場正在從農用運輸車主導的時代轉向拖拉機主導的時代。
對于農業機械化而言,拖拉機是一個標志性產品。自從農村實行聯產承包制以來,中國的拖拉機行業就是小型拖拉機的天下了。小拖更多的不是用于農田作業,而是農村運輸,以至于最終促使了農用運輸車行業的產生與發達。
李寶筏說,大中拖市場的活躍,標志著"拖拉機不下田"歷史的終結,標志著我國的農業機械化已進入到了由需求拉動的自發性發展的新時期,這也預示著農機市場的繁榮將不是一個短暫的現象,而將是一個較長的歷史階段。中國地域的復雜性和差異性以及農田作業的多樣性也必將對農機產品產生更加廣泛和多樣化以及多層次的需求。
據了解,農業機械曾被美國機械學會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發明之一。農業機械是現代農業的基礎裝備,對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增加農產品供給,保證農業健康、穩步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全國農機化水平迅速提高,2003年我國機耕、機播、機收機械水平分別達到了47.2%、27.2%和20%。為進一步促進農業機械化,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我國于今年6月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并將從今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我國農機工業發展正迎來黃金時期。
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石鐵說,黑龍江省的農業機械主要是兩部分,一種是中小型田間機械,另外一種就是大型農墾機械。從種到收,都是非常先進的設備,黑龍江的農機裝備在全國是最好的。現在出現了很多農機專業戶,他們從廠家買進大量農機,然后再租給或承包給農民。也出現了很多農機公司,這些農機公司在代耕,代種代收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他們通過這種方式,規模也迅速擴大,并且形成了連鎖,將來會形成跨省區的農機連鎖公司。石鐵說,黑龍江省有一套農機的研發、更新、推廣體系,這套體系為農民的生產創造了極為好的條件。
李寶筏說,我國已經建立了從科研、開發、制造到銷售、服務比較完整的農機工業體系,農機產品服務對象涵蓋了農業、林業、畜牧業、副業和漁業的整個農業領域。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自然條件與經濟情況不同,我國農機產品門類復雜、品種多。到目前為止,我國已能生產14大類、95小類、3000多個品種的農機產品。
近幾年來,我國農機工業一直呈穩定增長態勢,2003年以來,工業總產值和銷售收入增長速度均在20%以上。經濟效益也逐年提高,2003年增速達61.7%。現在,全國共有農機制造企業8000多家,據國家統計局2003年統計,年銷售收入超過500萬元人民幣的規模以上企業1469家,職工總數41萬人。同時,由于我國農機產品實用、價格低,出口增勢也很強勁。據海關統計,2002年農機出口值為15.21億美元,2003年為21.31億美元,2004年上半年達到14.92億美元。
但是,我國農機工業也面臨兩個問題。李寶筏認為,一是在產品品種不能滿足市場需要,市場急需的大馬力拖拉機及配套農具,水稻、玉米等作物種植、收獲機械,牧草機械,農產品深加工裝備等供給不足,還要靠從國外引進。二是產品可靠性還不盡如人意,產品制造質量還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