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基建和出口雙引擎拉動
目前,我國工程機械正處于國內重要產品品牌和渠道基本形成、品牌企業在整合和延伸產品中快速增長的過程中。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是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兩極迅速分化、行業集中度提升和品牌企業延伸產品快速成長階段。
內需旺盛
梳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史可以看出,內需市場的強勁增長和近年來海外市場的不斷突破,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據統計,全行業銷售收入由1992年的208億元增加到2006年的970億元,15年間的復合增長率達到11%。
在2004年實施宏觀調控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出現較大幅度下滑,但通過分析可以發現,盡管整個工程機械行業受宏觀調控影響較大,但不同類型的產品受到的影響并不一致,產品多元化將能有效化解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減緩的影響。
有關行業分析師表示,目前,行業內部分龍頭企業出于擴大業務收入和對沖宏觀調控影響的需要,在保證原有核心業務競爭力的同時,已經開始涉足工程機械的其他領域,而這將為公司提供新的利潤增長點。
從需求角度而言,國內市場依然是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主要銷售市場,而拉動國內消費市場的因素包括城鎮化建設、房地產投資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
國際化步伐仍在加速
自2000年以來,工程機械行業出口業務保持了快速的增長趨勢,2000—2006年的出口收入復合增長率高達39%,并且進出口貿易在2006年首次實現了順差。
從上市公司出口業務情況來看,隨著國內工程機械企業競爭力的不斷增強,公司的出口收入占比逐漸增加。根據2007年年報,各公司的出口收入占比普遍在10%以上,山河智能、徐工科技、山推股份甚至占到了20%以上的比例。出口業務占比的加大,同樣能平衡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的影響。
在出口方面,我國工程機械最近三年的出口年均增長率約為70%,成為行業快速成長的重要動力。目前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占全球貿易額比例僅為2%左右,面對巨大的國際市場,憑借較高的性價比優勢,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未來出口仍將保持大幅增長。與此同時,我國工程機械進口逐漸減速,主要原因是經過近些年的消化吸收,相關工程機械企業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逐漸提升,產品逐漸可以替代進口。
目前有分析人員提出工程機械產能過剩問題,顯然是沒有注意到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國際競爭力。中國工程機械所面對的市場已經不是一個單一的中國市場,而是正在迅速替代國外品牌的全球市場。
一季度開門紅
今年一季度,三一重工實現營業收入266438萬元,同比增長38.74%。而剔除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影響因素后,一季度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實際增長了98.70%。公司稱,主要原因是一季度公司國內、國際銷售形勢較好,主營業務較上年同期增長較快。
另一家行業龍頭山推股份,一季度則實現凈利潤1.78億元,同比增長102.38%,每股收益0.24元。公司還預計稱,今年1-6月份凈利潤將比上年增長50%-100%。
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協會的統計數據,2008年1-2月混凝土機械產量和叉車產量同比分別增長了89.8%和82.3%,而鏟運機械也保持了29.2%的增長,增速都有所加快。
事實上,工程機械行業高漲的景氣度成為其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產品漲價和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又為其中的龍頭企業提供了難得的契機。由于行業集中度高,且主要產品已經形成了品牌效應,所以成本上漲也成為品牌產品提價的一個好時機。
有關行業研究員認為,目前,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正處于國內重要產品品牌和渠道基本形成、品牌企業在整合和延伸產品中快速增長的過程中,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是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兩極迅速分化、行業集中度提升和品牌企業延伸產品快速成長階段。
雖然2008年國內GDP總量比上年會有所下降,但仍將處于高位,工程機械行業所外大環境仍十分有利,2008年工程機械行業仍將處于景氣年。預計2008年,工程機械行業全年銷售總額將超過2500億元,增幅超過20%,出口總額將達到200億美元,進口60億美元,出口140億美元。
行業整合期龍頭效應
從國際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情況來看,工程機械是一個行業高度集中的行業,2005年13家跨國公司占據全球70%的市場份額。這幾年,隨著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高速成長,世界工程機械的競爭格局有所改變。
專家指出,工程機械行業是一個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非常明顯的行業。我國工程機械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了以三一、徐工、柳工、山推、中聯、合力等為主的各子行業工程機械品牌和成熟銷售網絡,憑借現有行業格局,品牌龍頭企業有條件在現有基礎上發揮品牌銷售網絡的優勢,快速滲透到相關的工程機械產品中,行業整合的基礎已經非常成熟。龍頭企業延伸市場空間和產品鏈,將令行業龍頭增長速度遠遠高于行業平均增長水平。
由于當前鋼材等生產成本上升,小規模和單一產品的工程機械企業經營已經非常困難,這正是行業整合的良好時機。記者了解到,目前處于行業龍頭地位的柳工、中聯、山推等都在尋找主要產品能與其互補的收購目標企業,欲通過整合延伸主營業務。
以行業龍頭中聯重科為例,近年來中聯先后收購了英國保路捷、湖南機床廠、浦沅集團,以規模化發展促進行業技術水平的提升,走了一條低成本擴張之路。最新的進展是中聯收購意大利老牌工程機械企業CIFA公司。以CIFA的技術工藝優勢及品牌的相對高端,結合中聯重科的低成本大產能,強強聯合,應能為中聯重科帶來更大市場和更高利潤,并將在混凝土機械行業超過三一重工,奠定國內混凝土機械的霸主地位。
安徽合力也一直堅持兼并聯合壯大規模。1996年接收了安慶車橋廠,1997年又兼并蚌埠液力機械廠和寶雞叉車四廠,后者更名為寶雞合力叉車廠。安徽合力總經理楊安國說,經過多年發展,兼并的3個廠已分別成為安徽合力的轉向橋生產基地、油缸生產基地和合力叉車的西北制造基地。2007年安徽合力又收購了衡陽力爾美有限責任公司部分有效資產,投資興建了合力工業車輛南方(衡陽)生產基地。目前安徽合力已經成為世界叉車行業的十強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