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裝備國產化進程受到五大因素制約
雖然國內造紙工業裝備在“十五”期間產生了一些根本性的轉變,但由于在“十一五”期間,造紙裝備行業要向造紙行業提供低投入高產出即節能、降耗、環保的先進國產裝備,參與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競爭,因此該造紙裝備的國產化進程依然受到五大因素的制約:
首先,難以吸引大量的資金投入。造紙裝備屬傳統行業,需要大力提升行業的裝備水平。隨著國家信貸政策的調整,企業自身的投入和向社會融資的比例會加大,因此融資難度更大。
其次,難以獲得高新技術。目前,造紙裝備企業對國外新技術的吸收、消化停留在“按圖索驥”的階段。加入WTO后,由于國外公司加強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國內企業要采取以往的形式進一步獲得高新技術的難度加大,因此,國內企業必須提高自主開發能力。
第三,難以擁有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制漿造紙機械高新技術的專業知識涉及面較廣,許多知識和經驗需要與時俱進,需要一批具有新的知識結構和創新能力的高級人才,否則就不能實現技術上的重大突破,而企業很難在短時期內獲得能攻克高新技術的高級人才。
第四,難以營造有序的市場環境。造紙工業裝備行業在“十五”期間雖然形成了一批制漿造紙裝備類的領先企業,但行業中大多數企業仍然產品雷同,價格競爭仍是業內的主要競爭手段。
第五,還無法與跨國公司同臺競技。國外一些著名跨國公司和一些專業公司根據其全球化的戰略,把有巨大潛力的中國紙業市場作為目標市場,不僅要保持其在大型、高速、自動化制漿造紙生產線中的壟斷地位;還發揮其資金和技術優勢,相繼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和技術中心,來爭奪國產設備市場。總之,造紙裝備企業在國內市場國際化的環境下,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