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MW空預器推力軸承潤滑系統改造
摘 要:利用空氣預熱器推力軸承箱內部空間,加裝自行設計的盤管式油冷卻器,拆除原推力軸承潤滑油系統,使空氣預熱器軸承潤滑方式由強制循環改為自潤滑。改造后潤滑效果較好,達到消除滲漏點,減少維護量的目的。
關鍵詞:內置式盤管 油冷卻器 推力軸承
安徽馬鞍山萬能達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一期工程裝機容量2×30OMW國產引進型機組,其鍋爐空氣預熱器根據美國c-E預熱器公司技術進行設計制造,型號為LAP10320/3883。采用向心推力球面滾子軸承,原軸承潤滑為外置強制循環供油方式,選用150號極壓工業齒輪油,容量為300L。采用DGXYZ一16型稀油站,置于軸承座下方。
一、GXYZ-16型稀油站存在問題
1. DGXYZ一16型稀油站裝置由螺桿泵、網片式濾油器、列管式油冷卻器、金屬溫度計、壓力表、管閥等組成。系統復雜、接頭多、設備維護量大。
2 .螺桿泵采用彈簧式機械密封形式,運行中易磨損。由于油泵位于軸承座下方,常有大量潤滑油流出,造成地面及周邊環境污染。螺桿泵電機型號為Y802一4/0.75kW,連續運行,年耗電量相當可觀。
3.列管式油冷卻器的油、水分界處采用粘接式0型圈密封,存在粘接質量不可靠、易磨損等缺陷。由于冷卻水壓力高于潤滑油壓力,先后發生5次推力軸承座進水事件。加之冷卻水水質差,造成列管式油冷卻器端蓋處堵塞。另外,潤滑油冷卻效果差的缺陷也時有發生。
4.據2001年統計表明,1號爐A、B空預器推力軸承潤滑油系統,月平均缺陷次數為14次。
二、改造措施
1.自制盤管式油冷卻器。依據軸承座內腔尺寸,設計油冷卻器為盤管式。采用雙螺旋結構,保證足夠的冷卻面積,減少內部焊接接頭。銅管規格為φ20mm×2mm,盤管由張家港市華電電力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制作,按JB/1612一94水壓試驗技術條件進行試驗,壓力為1.OMPa,時間為30min。試驗后檢查,受壓元件金屬壁和焊縫上無水珠和水霧、無殘余變形、無異常響聲。盤管的橢圓率和減薄率均在允許范圍內。
2.安裝。將原外置式油系統拆除,在軸承座底蓋合適位置鉆兩個孔,安裝自制的兩個接頭和盤管式油冷卻器。為保證盤管在受壓狀態下不歪斜和減少振動,對盤管采用穩固措施。冷卻器安裝后,接兩路冷卻水管,改造工作結束。
三、改造效果
改造后的2號爐冷卻效果良好(表1)。由表1可以看出,2號爐空氣預熱器的推力軸承溫度較1號爐低。經過3個月的運行觀察,軸承冷卻效果好,無滲漏現象,說明改造方案是成功的。每年節約人工費用8400元、節約電費21600元,每年可避免油泵及潤滑油的消耗費用約2500元。改造投入費用約4000元,實際每年經濟效益達28500元。
表1 2002年10一12月效果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