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后交通設施重建與工程機械企業的應對方針
交通運輸部發布的信息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汶川地震共造成四川、甘肅、陜西、重慶、云南、湖北、河南等省市受損高速公路19條,國省干線公路159條,農村公路7 605條,損毀公路里程47 277km,毀壞橋梁5 560座、隧道110座。作為重建過程中,物資、材料運輸以及經濟市場重建的運載支撐,交通設施建設最先被提上議事日程,2008年后半年災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正式啟動,2009年全面提速。
災區交通設施損毀情況與重建規劃的提出
為了保證災區重建過程中建設物資、材料的正常供給,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中之重最先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早在2008年7月20日,交通運輸部就在四川、甘肅、陜西三省交通廳有關工作的基礎上編制完成了《汶川地震災后公路恢復重建規劃》,該規劃范圍包括四川、甘肅、陜西3省12個市州的51個縣(市、區),總面積近13.2萬km2,分為近三年(2008-2010年)和后五年(2011-2015年)2個建設階段,近三年以恢復重建為主,到2010年,災區國省干線公路全部貫通并基本恢復到震前水平,縣和鄉鎮出口公路通暢,具備條件的鄉鎮通瀝青(水泥)路、建制村通公路,力爭實現“十一五”規劃原定目標。后五年以發展提高為主,到2015年,災區公路網進一步完善,基本適應城鎮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需要,主要公路的技術狀況得到顯著改善,災區公路網的服務水平和運輸保障能力全面提高。規劃還根據對地震災害情況的分析和國際經驗提出,在恢復重建公路網中要按每個縣至少建設一條抗災能力較強公路的標準,專門劃定了“一環三縱四橫十聯”總規模5 000km的災區“生命線公路網”。
隨后,2008年9月19日,國務院印發了資金總需求約為1萬億元的《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該規劃將交通基礎設施和市政道路建設提到了首要位置。規劃重點指出,高速公路方面,修復勉縣至寧強至廣元、廣元至巴中、雅安至石棉、都江堰至映秀、成都至綿陽、綿陽至廣元、成都至邛崍、成都至都江堰、成都至彭州、寶雞至牛背等高速公路;干線公路,修復國道108、212、213、316、317、318線等受損路段共約1 910km,以及22條省道(含2條省養縣道)約3 323km,12條其他重要干線公路約848km,適時啟動綿竹至茂縣、成都至汶川高等級公路。鐵路方面,修復加固寶成、成昆、成渝等干線鐵路和成汶、廣岳、德天、廣旺等支線鐵路,改建或重建寶成線109隧道等路段及受損嚴重的綿陽、廣元、江油、德陽等主要車站,建設成都至都江堰城際鐵路、成綿樂客運專線、蘭渝鐵路、成蘭鐵路、西安至成都鐵路。民航方面,修復成都、九黃、綿陽、廣元、康定、南充、瀘州、宜賓、漢中、咸陽、安康、蘭州、慶陽等機場以及民航空管、航空公司、航油等單位受損的設施設備。市政公用設施方面,預計將修復、新建道路4 057km,橋梁851座,公交場站657處。規劃還之初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以及其他跨行政區的重建任務,主要由省級人民政府或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災后過程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損毀情況已經待修復道路的病害情況直接關系到施工計劃的定制,表2是總結了四川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損毀情況。總體來看, 5?12地震對災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造成了毀滅性破壞,具有受災公路規模大、災害種類多、涉及面廣、破壞程度深、公路資產損失大、恢復重建難度高等特點。災區公路沿線絕大部分屬于侵蝕剝蝕的高、中山和峽谷地貌,地形切割較深,巖層破碎,風化十分強烈,山體邊坡陡峭,受地質構造的長期強烈擠壓作用,巖層處在強烈應力狀態,山體邊坡大部分處于極限平衡狀態,一旦受外力作用就極易垮塌,特別是在大面積山體崩塌、形成堰塞湖的路段,恢復的工程量巨大、工程難度大、工程風險高。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工程,重建對施工企業及工程機械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月份四川災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及其對工程機械設備的基本需求
2008年半年,地震災區交通設施成為災區重建的首要任務被提上了議事日程。2008年9月27日,恢復重建及剩余工程總投資約10億元的都江堰至映秀高速路段在都江堰廟子坪大橋正式啟動,這標志著四川省公路災后恢復重建全面啟動;2008年11月4日,災后首條鐵路建設項目總投資133億元成都至都江堰鐵路正式開工建設,擬于2010年5月建成通車;2008年12月31日,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樓工程開工建設。上述三大工程建設項目的啟動,正式拉開了四川省災后重建的序幕。進入2009年,川內各項重大建設項目陸續開工,從了解來看,僅2009年2月份,四川廣元、雅安、綿陽、資陽4個災區轄區的公路招標項目就多達19個。就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對中國而言,2009年,四川災后重建是拉動內需增長的主要活力點之一,全省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至少增長30%,超過1萬億元,預計基礎設施領域為2 520億元,占21%,城市基礎設施1 180億元,占10%,房地產投資1750億元,占14%。其中,交通預計完成投資580億元,鐵路建設200億元,公路建設300億元,水運建設15億元,民航機場建設65億元。
從2分月災區公路建設的招標情況來看,災區道路建設多以省道和農村公路建設為主,其中包括部分損毀道路和橋梁的維修工程,工程主要呈現道路修建地質復雜、路基修筑難度大、工期要求緊張、質量要求高等特點。以綿陽市永安北路安昌二橋維修加固工程、平武縣白草大橋加固工程施工和國道108線雅安至菩薩崗段災后恢復重建工程以及省道210線夾金山至寶興段災后重建工程為例,2座大橋的維修工程總投資達143萬元,工期要求6個月,招標要求投標企業擁有橋梁工程專業承包一級、公路工程總承包一級及以上資質。而國道維修方面,國道108線雅安至菩薩崗段災后恢復重建工招標共有7個段落,地形異常復雜,省道210線的幾個標段中有些是路基寬度6.5m的四級公路,有些路段路基寬度則為8.5m。這兩項工程的工程建安費為14 860.019萬元,工程總造價17 015.613萬元,施工包括路基、路面、交安、橋涵等工程。
與普通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相比,災區重建有其特殊性,開工項目集中、施工難度大、地域分散,特殊的工程特點對施工機械提出了特殊要求。首先,設備可靠性要求高。工期要求緊,這就需要施工企業在項目實施中能夠配置一批質量過硬的工程機械,以保證施工質量和效率;其次,設備需求量大。由于工程開工時間集中,導致設備需求量集中爆發;第三,設備種類繁多。重建項目中,除了公路大規模新建和修復以外,鐵路、機場建設同期展開,所需的設備除了通用工程機械(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平地機、卡車、灑水車)以外,一些特殊的道路修復設備,養護設備也成為新的市場需求。此外,高空作業設備、隧道加固設備、照明設備、小型切割設備等也將有一定量的需求。通過對四川災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情況的基本分析,2009年,災區重建中設備需求的主要情況如表4。
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在災后重建中的作用與應對策略
5?12地震發生之后,工程機械企業行動迅速,第一時間捐助了大批設備入川進行搶險救災活動,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褒獎。目前,初期的搶險救災工作已經結束,隨著災區重建序幕的拉開,工程機械企業又開始擔負新的使命。災區大規模重建活動的展開要求制造商迅速調劑工程所需的各種設備,除了抗震救災前期已經入川的起重設備、挖掘機、裝載機以外,道路修筑設備、橋隧設備成為這一時期市場需求的最熱點產品。為了解決災區重建的設備采購問題,2008年10月27日,由商務部、發改委等多個機構聯合主辦的“2008中國西部災后重建工程機械、建筑機械及混凝土設備展覽會”在成都舉行,此次展會為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和災后重建施工企業搭建了良好的設備交易平臺,據了解,該展會2009年10月還將舉辦第二屆。從災后重建的工程特點來看,2009年,隨著重建工程的陸續開工,國內筑養路機械知名企業徐工集團、陜建、西筑、鼎盛天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柳工集團以及成都新筑等國內企業,戴納派克、維特根、沃爾沃等外資企業都將成為主要的工程機械供應商。施工企業方面,中鐵建設集團、中交建設集團、四川路橋等一批企業將成為施工的主力軍。
對于工程機械制造商而言,為了能夠更好幫助災區盡快恢復重建,面對目前的市場需求高潮,仍然需要理智的面對:
首先,確保設備良好質量和供給的及時性。良好的設備質量是保證施工質量和施工進度的基礎,制造商要確保合格的設備質量,用戶采購時應推薦加強型產品,如挖掘機采購推薦加強型斗桿、斗齒等。此外,在區域市場的供給方面,應當有所傾斜,首先滿足災區重建需要;
其次,著力保證前期入川設備的合理利用。在抗震救災初期,制造商已經通過援助等方式為災區輸入了大批起重設備和土方設備,在重建過程中,制造企業應該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派出售后服務人員,幫助設備管理部門對現有設備進行維護保養,使其發揮應有力量;
第三,增強售后服務和配件供給能力。災區重建工程量大,設備易損件更換頻率相對較高,因此,建議制造商增強災區售后服務能力,增加配件儲備,增派人員和車輛,確保售后服務的及時性;
最后,推廣應用新設備和新工藝。在災區重建過程中,制造商可以推廣使用水泥混凝土回收再利用、就地熱再生及冷再生設備和工藝,在開拓新產品市場的同時,搜集施工經驗,為新技術開發做儲備。
災區重建工程的除了具備建設特性以外,各行各業對重建工程的關注,使其帶有更加濃烈的感情色彩,因此,全力做好設備配套是工程機械制造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面對災后重建掀起的需求高潮,制造商面臨巨大機遇,但對于企業自身而言,要想在這種熱潮面前取得成績,需要的不僅僅是產品,還是應該服務,是善心善行,這一點值得企業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