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中找尋市場的未來
編者按:《金屬切削》已經是第三次與讀者共同辭舊迎新了,2007年的“新人論刀具”,2008年的“暢想2008”,都曾經給大家留下過深刻的印象,2009年,我們延續了去年行業反響強烈的“暢想”系列,推出“暢想2009”,得到了業內積極響應。這其中,有的受訪者熱情參與,有的受訪者卻礙于目前不甚明朗的經濟形勢,乃至企業的窘境婉拒了采訪要求。這一年,的確讓人感到了不同尋常的氣氛。
2009的不同尋常,可能更主要的是在于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全球金融危機。“暢想2008”的那場討論中,由于前兩年的良好態勢,大多數的參與者傾向于樂觀預期2008年的持續高速增長,不過當我們回頭再去仔細品味當時大家的觀點的時候,我們發現有的發言也提到了2008年市場中的風險,諸如全球經濟放緩、國家宏觀調控等不利因素,顯然,那個時侯還沒有人料想到美國的次貸危機會引起如此巨大風暴。
在這次的采訪中,大多數的被訪者都提到,其所在企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經濟形勢下滑帶來的不利影響,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不少企業都為庫存增加、銷售急劇下滑憂心忡忡,甚至有的中小企業破產倒閉。顯然,國際環境如此,誰也沒有辦法獨善其身。不過仍有一些企業保持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多數大型企業達到與2008年基本持平。
未來市場的不確定性成為最大的特點,人們因此而無法按照以前的思路繼續相信任何對未來趨勢的判斷。因此,對于2009年的市場預期,所有受訪者顯然都不再像“暢想2008”的時候那樣高調,他們中多數堅定地認為行業2009年面臨較大困難,各自對市場的預期也普遍調低,有的企業對2009年的預期目標甚至低于2008年,這也體現出企業對市場形勢普遍感到不明朗。同時,也有不少企業希望2009年的一季度能釋放一些市場信號,但實際上,一季度由于存在春節因素可能并不具備完整的參考意義。
在此種市場情況下,往往會出現并購現象,有實力的大企業通過股權收購或其他方式兼并有困難的企業,如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伊斯卡收購特固克即是明顯的例子。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類似的并購還將發生。這實際上也是特殊市場環境下重新洗牌的一種方式。
市場空間仍然存在
金融危機顯然不可能令中國的市場全面停滯,加工仍要繼續,刀具消耗仍要繼續。不過,誠如多數受訪者所指出的,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情況會有所不同,市場仍然存在空間。目前大家對此認識基本一致。尤其航空航天、鐵路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受政策拉動比較大的行業,普遍被作為刀具企業新的增長點,以期彌補其他領域帶來的不利影響。
但這其中同樣存在問題,多數企業都涌向這些新的增長點行業的時候,競爭將尤為激烈,因此及早調整產品結構,積極推出適應這些行業需求的新產品或全面解決方案,無疑將占得先機,這一點也已經引起了一些企業的重視。他們紛紛表示將在2009年繼續推出新產品,繼續一些市場推廣工作。然而,這顯然需要雄厚實力的支撐,已經有企業提出要降低運營成本,甚至有的企業已經開始裁員計劃,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有多少精力投入新產品開發推廣,誰也不知道。
當然,“市場空間”可以有多個角度進行解釋,有的受訪者認為目前中國刀具的消耗量遠大于現有市場規模的需求量,這其中由于前些年經濟形勢的火熱導致存在大量刀具使用上的浪費,而經濟下滑本身帶來的刀具消耗量的下降,加上成本控制角度帶來的刀具投入壓縮,都在一定程度上縮小整個市場空間。這樣看來,目前大家預計的新的市場空間是否可以彌補原有空間的縮減部分,還需要拭目以待。
無論如何,目前最緊要的即保持住原有客戶和市場,同時開拓新的市場,這也是不少受訪者提出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