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管局:“熱錢”目標瞄準中國股市樓市
外管局:“熱錢”目標瞄準中國股市樓市,目前沒有發現境外熱錢有組織大規模流入境內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5日公布一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修改數據。統計顯示,2010年一季度,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536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642億美元。而5月份外管局公布的初步數據分別為經常項目順差409億美元和資本金融項目順差550億美元,均有百億美元左右的調升。
那么,據修訂后的數值,一季度中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同比下降收窄為32%,而一季度資本及金融項目順差642億美元則較去年的逆差128億美元升幅擴大。
因此,針對目前受市場關注的“熱錢”問題,外管局副局長鄧先宏表示,在我國,由于存在資本項目管制,所謂“熱錢”應明確為那些純粹以投機套利為目的、無真實貿易或投資背景的國際收支交易及跨境資金流動。
鄧先宏介紹,目前沒有發現境外熱錢有組織、大規模流入境內。從今年2月開始,國家外匯管理局在外匯流入量較大的13個省市組織開展了應對和打擊“熱錢”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專項行動已查實190起涉嫌違規案件,涉案金額73.5億美元,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那么,這個數字是建立在對國際收支交易記錄進行系統排查的基礎上的,是實打實的。也正因為如此,才得出一個認識,我國大多數國際收支交易是合法合規的,但不排除違法違規資本“借道”混入。有觀點動輒認為有成百上千億的“熱錢”流入,應該要基于事實依據。
鄧先宏表示,從專項行動看,“熱錢”進入的重要目標就是進入股市、樓市獲取資產價格上漲收益,這符合“熱錢”的投機套利本性。
至于“熱錢”流入的原因,鄧先宏解釋說,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良好的經濟基本面以及匯差、利差等價格因素是吸引外匯資金持續流入的根本原因。危機爆發后,我國經濟率先回升向好,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回暖,加之本外幣正利率差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因素影響,對境外資本有較強的吸引力。由于外匯資金持續流入,推高了國內股市和樓市價格,強化了人民幣升值預期,反過來進一步刺激外匯資金流入,一定程度上容易形成外匯資金持續流入的正反饋機制。
此外,鄧先宏表示,我國經常項目已經開放,但資本項目還存在一定管制,資本項目中各個子項目之間管理方式和管制程度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熱錢”必然竭盡所能避開管制,從開放和便利化程度較高的渠道(如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直接投資)滲透流入。
因此,防范“熱錢”等違規資金流入宜標本兼治。鄧先宏認為,從長遠來看,關鍵是更加注重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理順國內資源、資金等價格體系,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避免給“熱錢”提供持續套利投機的空間。同時,要堅守防范風險的政策底線,著眼當前監管中的重點渠道、重點項目和薄弱環節,不斷完善外匯管理以及相關管理政策,加強監管協調,充分發揮監管合力,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外匯交易活動,有效防范和遏制“熱錢”流入,切實維護好涉外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外匯政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