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淡季鋁價延續下行
6月份,國內部分電解鋁主產區下調電價之后,滬鋁曾一度下挫至15000元/噸下方,電解鋁成本支撐特性曾一度出現動搖。自7月初至今,電解鋁價格從15700元/噸附近回落至15400元/噸,跌幅僅為2%,電解鋁成本因素再度成為鋁市的救命稻草。進入8月份消費淡季,成本和基本面弱化的博弈還會持續,但價格下行壓力依然存在。
生產成本苦苦支撐
電解鋁生產成本并不能成為推動鋁價上漲的動力,但是它對于價格下行會產生阻力。目前國內市場鋁平均生產成本已經高于現貨電解鋁的價格。根據計算,最新的電解鋁成本在15730元/噸,這就意味著國內噸鋁的虧損幅度近300元/噸。一般來說,當噸鋁的虧損幅度在500—1000元/噸,電解鋁的停產效應將會得到釋放,特別是對于那些位于邊際生產成本高位的鋁企業來說,迫于經營虧損以及資金運作的壓力不得不進行產能的削減甚至是完全停產。
從電解鋁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來看,當發生虧損時,并不會立馬采取減產的措施。一是源于企業本身的運作需求,考慮到要支付員工工資和福利、房屋的租金等固定支出,企業并不會貿然做出停產的舉動。二是電解鋁的生產原料一般是以長單形式供貨,鋁企業通過減少采購或者施壓長單采購價格可以緩解部分成本壓力。三是考慮到電解鋁停產后重啟的高昂費用,一般企業會盡量選擇以時間換空間的虧損運作方式進行生產。四是隨著國內電解鋁產業鏈的發展,目前許多電解鋁企業已經完成了從上游到下游的布局,電解鋁的生產虧損可以進行有效的傳導。總體來看,在電解鋁虧損沒有得到有效緩解前,生產成本對于電解鋁價格的支撐作用仍然存在,價格下行壓力越大,這種作用發揮的越強烈。
消費淡季效應明顯
據中汽協公布的數據,7月份我國汽車產銷分別為143.71萬輛和137.94萬輛,環比6月分別減少9.42萬輛和19.81萬輛,其中汽車銷售量環比大幅減少12.56%,消費淡季效應非常明顯。除汽車消費疲軟外,家用電器產量以及商品房市場的開工情況均不樂觀,鋁材企業的庫存水平繼續保持平穩或者小幅攀升,對電解鋁的需求量出現了放緩。
在全球經濟普遍面臨下行的背景下,國內電解鋁市場仍然飽受消費淡季的“煎熬”,電解鋁市場供應過剩的壓力凸顯。我國電解鋁企業自年初以來一直持續虧損,許多企業面臨資金緊張的問題,鋁價成本因素還在苦苦支撐。后期筆者認為鋁價仍舊面臨進一步的下行壓力,短期而言15200—15500元/噸成為振蕩的主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