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投資者頻頻舉牌買產權
橢圓形的大會議室里,一群西裝筆挺的股東正襟危坐,或專注地查看財務報表,或謹慎地舉手表決,或各抒己見探討對策。在一些商業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目睹股東會議的標志性場景。
事實上普通投資者只要受讓股權,就能擁有公司股東的席位。浙江省產權交易所去年就已轉讓了一例國有股權,一位個人投資者果斷出手,成為g家企業的大股東。
今年春節一過,浙江省產權交易所新增了不少百萬元級的項目,掛牌價大多進入了個人投資的承受范圍。同時更多手里有閑錢的個人也把目光轉向企業產權交易,嘗試當一回股東的滋味。
個人瀟灑坐上股東席
“和新創建一家公司相比,如果以最快的方式切入行業,最可行的就是接盤現有企業”,去年7月初,原來就從業于通信行業的陳先生發現,浙江錢潮通信有限公司在浙江省產權交易所掛牌,主業是計算機及通信設計工程。
這一掛牌信息引起了陳先生極大的興趣,無論是資金規模還是業務領域,都非常符合他的要求。陳先生最終以180萬元的成交價受讓了大部分股權,成為這家公司的大股東,完成了由從業者到經營者的角色轉換。這是杭州首例個人參與企業產權交易。
杭州華東拍賣公司最近完成了25%的股權轉讓,受讓方周先生同樣是一位個人投資者。這一標的吸引三家競買方,周先生通過競價方式,最終以35萬元成交,成為拍賣公司的第二大股東。作為拍賣公司副總經理,周先生每個季度參與一次股東會議,年底還要和其余3家股東圍坐一起商討分紅方案。
如同周先生和陳先生,個人投資產權做股東的意愿愈發強烈,而委托方的條件也逐漸放寬,不再要求接手者必須是國有企業或法人身份,因此單個自然人公平參與的機會越來越多。
多人聯手吞下大項目
因為不少企業產權的轉讓價都不便宜,有些項目投資規模很大,個人投資往往有心無力??墒钦l都明白“蟻多咬死象”的原理,不少個人投資者開始想方設法抱成團,形成一個資金聯合體來參與競爭。
浙江省產權交易所最近推出了一次紡織企業拍賣會,余杭十里坪毛紡廠面臨業務轉向,轉讓資產包括幾百臺織機設備。消息一公布,僅僅一周之內,就有來自浙江臺州、義烏、江蘇張家港等6家競買方趕來報名。
“原本以為只有6家競買方,拍賣會沒有專門去擴展場地,可是當天卻呼啦啦來了30來人,把整個拍賣廳擠得滿滿當當”,浙江省產權交易所國資交易部沈波說,每個舉牌人周圍都有好幾個幫手,每叫一次價都要低頭商量,場面十分熱鬧。
等到拍賣會結束后,工作人員才發現,每一家競買方都有一個聯合體,他們是共同出資來競逐標的,少則2個人,多的甚至有5個人,登記的個人只是其中一員代表。中標的義烏投資者也由兩人組成,最后成交價為808萬元。
“中小規模的產權項目增多,也加大了個人投資的機會”,浙江產權交易所市場信息部金建松說,以往掛牌項目幾乎全是大宗交易,動輒上億元,而現在百萬元級項目明顯增加,最近10天就有5單掛牌。
摸清對方老底有必要
“產權交易雖然被激活,可同樣會帶來投資風險”,浙江星韻律師事務所的錢雪慧律師說,由于信息不對稱或者雙方不在一地,個人投資者往往受限于條件和能力,對交易項目不甚了解,可能誤入投資陷阱。
項目委托方也有可能隱瞞信息。由于競爭激烈或決策失誤,一些企業利潤下降、經營十分困難,打算通過股權轉讓甩掉爛攤子,可是這些不利因素如果真實反映,就會影響項目轉手,因此委托方有意欺瞞部分信息。
“產權交易有一定的專業性,不是誰都能玩得轉的,自身應有行業積累”,律師建議,投資者要摸清對方的老底,仔細評估分析財務報表、審計報表,最好能親自去企業考察調研,事先把風險降至最低。
記者董捷 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