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氣東輸和閥門業
目前,國際裝備市場的分割比較明顯,已經形成了世界范圍內的壟斷競爭格局,國內裝備制造業只有依靠廣闊的國內市場,才有可能為行業振興積蓄必要的力量。
西氣東輸工程西起新疆輪南,東至上海,途經10個省、市、自治區,全長約4000公里,預計年輸氣量120億立方米,工程總投資1200億元。由于整個工程對閥門、儀器儀表和自動化等相關設備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該工程對于國內裝備工業而言,無疑是塊香氣誘人的“大蛋糕”。因此,在提高西氣東輸裝備國產化率的同時,如何借勢而上,壯大民族裝備工業,已成為業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據了解,雖然國家發改委及相關部門的有關領導經常與國家西氣辦協調重大設備的國產化事宜,然而,各方的努力并不能掩蓋西氣東輸工程中設備國產化面臨的問題。早在2000年7月中旬,西氣東輸工程全面對外開放,這包括:工程全線開放、全面對外合作;西氣東輸管道工程不搞國有獨資,外方可以控股,比例不受限制;合作方式不受限制,可以采取合資、合作或者其他形式。
另外,這項工程投資方面的兩項特殊政策:一是西氣東輸管道工程外方可以控股;二是將城市天然氣管網建設列入對外開放的合作范圍,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減免,進口設備免稅。這兩項政策突破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城市供氣管道建設不對外開放的限定。相關政策的開放,在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的同時也為國內企業的生存發展提出更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