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上半年全線潰敗總資產縮水5500億元(1)
截至6月30日,今年以來,上證指數下跌27.09%,深成指下跌31.8%,A股市場上半年跌幅居全球主要股指首位。與此同時,國內公募基金依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主動管理優勢,在大跌的市場中絕大多數股票投資方向基金未能賺錢。
賠錢、縮水
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最新數據,今年上半年,指數型基金的平均業績為-22.65%,標準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業績為-18.51%,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業績為-16%,靈活配置型基金的平均業績為-14.91%,僅債券型基金保持了1.56%的正受益。
雖然上半年基金平均虧損幅度低于大市,但絕大多數基金未能實現正受益,包括今年成立建倉的新基金在內,實現正受益的股票投資方向基金僅嘉實主體混合基金一只,收益為6.34%,其余開放式股票投資方向基金全線潰敗。
同時,截至6月30日,不包括QDII基金,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初步統計,國內基金資產凈值為2.05萬億元左右,而去年底這一數字為2.6萬億元,即便考慮今年新基金發行增加的因素,上半年基金行業資產凈值減少高達5500億元,縮水比例達到26.83%。
凈值下跌和份額贖回是基金總資產縮水的兩大原因。其中,股票型基金資產凈值由去年底的1.369萬億減少到今年中期的1.133萬億,縮水2360億元;混合型基金資產凈值則較去年底縮水1305億元。
指望下半年
今年的投資策略中,倉位管理與行業個股配置同樣重要。2季度以來的大跌中,多數基金在進行配置品種“調結構”的同時也將倉位逐步降低。目前,根據券商監測,基金平均倉位約在七成左右。
下半年,信貸收緊及IPO不斷的大背景下,市場流動性依然不言樂觀。不過,基金經理們手中已握有約20%倉位左右的現金,只待出手。
“今年二季度,多數基金已經完成了調倉,現在就是在等趨勢的明朗,當經濟增速下滑、企業盈利下滑的數據得到驗證,悲觀情緒逐步釋放,政策再度明朗后,基金經理們才會決定下一步的方向。”鵬華基金基金經理方南稱。
信誠深度價值(LOF)基金經理張鋒分析,目前市場最大的“空軍”來自創業板、中小板和題材股的暴跌,大批估值高高在上,個股面臨兩大不確定性:一方面,隨著中報披露的臨近,半年報業績等是否對大批高估值的中小市值個股形成支撐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更何況在上半年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企業自身的業績增長能否達到預期也存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隨著創業板第一波解禁股的即將流通,創業板整體的調整壓力也越發明顯。
宏觀經濟經歷一季度的景氣高點后已經開始回落,而上市公司業績所受的影響會逐漸在二、三季度體現。張鋒認為,目前市場仍不具備企穩要素,大盤短線走勢繼續偏弱,在未來2-3個月內可能依然處于震蕩筑底的階段。
不過,6月末市場大跌兩日過后,滬深300成份股平均市盈率已降至約15倍,如果按今年上市公司仍有20%的凈利潤增速計算,以目前的點位計算,明年的滬深300成份股的估值僅10倍多。
“這樣的估值水平明顯不合理,雖然短期市場漲跌難判,但已不應太悲觀。”方南認為。
目前一些江浙的上市公司已經在主動推介自己的股票,自5月份以來,產業資本也在漸漸增持。手握現金的基金經理能否打個翻身仗只待下半年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