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河西走廊風能產業帶”已成為最大風電項目
近日在蘭州召開的全國風力機空氣動力學學術會議指出,我國風力發電事業呈良好發展勢頭;甘肅“河西走廊風能產業帶”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風電項目。
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中國風能協會等學術組織和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甘肅省發改委和蘭州理工大學等部門承
辦的本次學術會議,參會的中科院6位院士和近百名專家學者在舉行的10多場學術報告中一致認為,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而風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污染環境、不破壞生態、周而復始可以再生的資源,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近年來,我國大力開發利用風電,自1986年4月在山東榮城建成第一個風電場并網發電后,至今,全國已先后建成43個風電場,風電裝機總容量達到76.4萬千瓦,風電機組1061臺,分布在14個省(市、自治區),累計裝機容量前3位的是內蒙古、遼寧、新疆。
甘肅風能資源理論儲量為1.23億千瓦,可開發利用總量為1950萬千瓦,占全國風能資源的7.7%,居全國第5位,主要集中在被稱為“風庫”的河西走廊,具有較大的開發利用價值。目前已經建成風電場一座,裝機總容量10萬千瓦;正在建設的風電場一座,建設規模近5萬千瓦,2006年8月可投產發電。正在組織前期工作的建設項目有安西風電場、玉門昌馬風電場和紅山風電場等。還有金塔、肅北、永昌、民勤、天祝、景泰等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也在積極進行前期測風和論證工作,其中初步確定的3個特大型風電場址裝機可達150萬千瓦—1000萬千瓦,8個大型風電場址裝機總容量都可達到20至50萬千瓦。大力發展風電產業,是甘肅省確定的“十一五”期間能源工業的重點之一,也是振興甘肅裝備制造業的重點之一。近日省政府已確定成立“甘肅省風力發電裝備制造領導小組”,負責制定甘肅省“十一五”乃至中長期風力發電及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力爭“十一五”達到裝機100萬千瓦和風機重大裝備在甘肅省制造生產,形成風力發電和裝備制造的產業集群。
專家們指出,風力機空氣動力學問題是制造風力發電機的關鍵,也是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風電設備的核心。甘肅省省長陸浩在講話中認為,全國風力機空氣動力學學術會議在甘肅召開,必將對甘肅風力機技術的發展乃至風電產業的發展產生重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