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在緩慢復蘇中艱難轉型
今年上半年的世界經濟可謂風云變幻。春季爆發的歐洲債務危機給世界經濟的復蘇罩上了陰影。近來,美國經濟又多云轉陰,原本經濟回升勢頭強勁的新興經濟體,為防經濟過熱,開始退出經濟刺激計劃或實行主動調控,世界經濟的復蘇變得復雜坎坷。
發達經濟體復蘇進程緩慢曲折
年初希臘債務危機的爆發引發歐洲債務危機蔓延,歐元匯率大幅走低,歐盟先后出臺了1100億歐元的救助機制和7500億歐元的歐洲穩定機制。最近一兩個月來,歐洲許多國家為嚴控赤字,相繼推出財政緊縮計劃。盡管這些計劃在國內遇到很多阻力,甚至引發罷工潮,但一些國家政府表現出的堅定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恢復投資者對歐洲經濟的信心。歐元匯率在今年前6個月下跌15%之后,現在又回升到近兩個多月來的最高點。希臘、葡萄牙、意大利等國盡管主權信用評級被下調,但最近的國債發行意外順利。當前,在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商業信心和工廠訂單回升明顯,第二季度GDP增速預計將達4%甚至更高。由于經濟升溫,社會保障措施靈活有力,德國目前的失業率甚至低于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總體上看,經受過債務危機沖擊的歐洲經濟復蘇勢頭仍在延續。有機構預測,第二季度歐洲GDP增速將在2%附近。
盡管如此,歐洲經濟的前景不容樂觀。歐洲各國實施的財政緊縮不可避免需要削減公共開支甚至民眾福利,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從而拖累經濟的復蘇。金融市場對歐洲經濟的信心只是初步顯現回穩態勢,歐洲債務危機還遠未過去。歐洲銀行體制很快就要面臨的一個考驗是,7月23日,監管當局將公布對歐洲91家銀行的壓力測試結果。測試結果以及歐洲各國政府和歐盟可能采取的相關行動對金融市場信心的影響不容忽視。
兩個月前,相對于危機中的歐洲,美國經濟復蘇步伐相對較穩。然而,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復蘇動力減弱。美國住房市場過去幾個月出現短暫回彈,但隨著政府政策利好終止,房市再度掉頭下滑,5月份新、舊住房銷售及新房開工量全線下跌。隨著住房需求下降,止贖房屋大量入市,美國房價在短期內存在進一步下跌的可能,住房市場短期內難有明顯起色。另外,就業市場持續低迷可能對個人消費開支產生拖累。2010年美國失業率將達到9.2%-9.5%,略高于4月份預測的9.1%-9.5%。個人消費開支約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3,直接影響到美國經濟的整體走勢。美聯儲預計,個人消費開支將繼續保持溫和增長,但增速有可能因失業率居高不下而受到抑制。住房市場持續疲軟、經濟刺激政策效果減退、就業形勢難見起色以及信貸緊縮狀況改善緩慢,將繼續制約美國經濟復蘇步伐。2010年美國經濟預計增長3.0%-3.5%,低于4月份預測的3.2%-3.7%。
由于長期實施擴張的貨幣財政政策,日本經濟在呈低速增長的同時,公共債務的不斷上升已成為非常嚴峻的問題。然而,要改革現有財政稅收體制,控制財政赤字,存在很大的政治阻力。日本經濟增長仍然主要依賴出口,但日本政府仍然缺乏實施國內改革的意愿以提高內需導向產業的效率和競爭力。如果不進行改革,日本經濟很難走出低谷。而長期的低增長和政局動蕩會讓投資者難以看到日本財政狀況改善的希望,日本或將步歐洲后塵發生主權債務危機。
實現持續復蘇的途徑是經濟轉型
在發達經濟體復蘇乏力的同時,不少增長動力相對強勁的新興經濟體正在陸續退出經濟刺激政策。印度、韓國、越南、巴西等國已開始加息,以應對不斷上升的通脹壓力。由于主動實施宏觀調控,我國經濟增速略有回調,更加接近合理的可持續增速。因此,總體看,世界經濟在下半年復蘇趨于進一步放緩。未來世界經濟的復蘇動力更多來自新興經濟體,各國如何適時適度退出經濟刺激政策將是重大挑戰。退出經濟刺激政策過早過快將抑制需求,可能使來之不易的復蘇勢頭發生逆轉;經濟刺激政策的退出過于遲緩,可能積累投機泡沫和無法消化的財政赤字,引發新的危機,復蘇將不可持續。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要走出兩難境地,就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轉型,盡快形成推動經濟增長的新的內生動力。
經濟轉型的內容豐富,如積極扶持創新,培育新經濟增長點;通過積極改革,使勞動力市場和各項社會保障和福利體制更加合理、靈活和有效;平衡內需和外需市場;加大投資,促進產業升級和改善現代基礎設施;加大對教育和職業培訓的投入;完善收入分配體制,使財富分配更加合理等等。各國國情不同,實施重點也不盡相同。但不管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經濟轉型中都會不同程度面臨一些同樣的問題。對相當多的國家來說,其中有兩個問題尤為關鍵,即收入分配問題和房地產市場投機問題。而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有效突破口則是財稅體制的改革。
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近日撰文指出,本次金融危機背后的推手是由信貸推動的房地產周期。土地投機行為影響了世界經濟。將土地增值部分據為己有的做法,不僅有失公平,而且將造成可怕的后果。他說,如今,人們要大舉借債才能擁有一處居所,房價上漲的受益者不僅僅是土地投機者,也是操縱市場行為的狂熱支持者。代際間財富分配存在不公平,土地市場受到操縱是一個重要原因。他認為,資源租金應該社會化,而不應成為個人所有者的收益。許多國家的財政都不同程度存在對土地投機的依賴,政府在征稅的努力中必須有獨創性和遠見卓識。對勞動力和資本征稅,必然會減少其供給,但土地稅只會減少土地所有者不勞而獲的收益。
最近有學者研究認為,對一些國家來說,要擺脫實體經濟課稅過高和房價上漲的雙重負擔,同時避免不必要的過度節儉,一種明確的替代方案,是改革稅收機制,把重點放在對不斷上漲的土地價值或地租征稅上。對“免費午餐”(土地價值不斷上升)征稅,是亞當斯密、約翰·斯圖亞特·穆勒和美國進步時代改革者最初自由主義理論的組成部分。如今,稅收改革有望再一次成為幫助全世界各國重獲競爭力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