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種機械銷售收入大幅增長
近年大中型拖拉機迅猛增長,帶動了配套農機具的發展。耕整種植機械行業產銷兩旺、新產品不斷推出,效益有所改善。
耕整種植機械(以下簡稱“耕種機械”)是拖拉機配套農具的主要組成部分,耕種機械化作業是田間作業項目中消耗能量最大的作業,約占到70%以上,它在農業生產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國內不僅需要大量適合國情的中小型耕種機械,也需要在功能和質量上能與國外品牌產品抗爭的大中型耕種機械。當前國內耕種機械行業發展形勢良好,但行業中存在的三大問題亟待解決。
耕種機械發展形勢良好
企業產值、銷售收入增長幅度大。根據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耕整種植機械分會的統計,2004年主要產品產銷量與2003年相比,大中型機引犁增長60%以上,小型機引犁增長20%以上,大中型圓盤耙的產量幾乎翻了一番,播種機的產銷量也有明顯增長。企業普遍反映,2005年上半年產值和銷售收入與2004年同期相比增長明顯。河北農哈哈機械有限公司2005年上半年主要產品產量、工業產值和銷售收入與2004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30%、34%和36%;黑龍江勃農集團公司2005年上半年的工業產值、銷售收入和利潤與2004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12%、15%和9%;遼寧黑山縣機械制造有限公司2005年上半年銷售收入比2004年同期增長57%;吉林延吉插秧機制造有限公司的水稻機動插秧機供不應求,產銷量比2004年同期翻了一番。
一批新產品投入市場。為適應農業產品結構的調整,滿足大中型拖拉機配套機械需要,一批耕種機械新產品研發成功并投人生產。主要有:調幅翻轉犁、半懸掛犁、半懸掛翻轉犁、淺翻深松機、翻轉淺翻深松機、半懸掛淺翻深松機、滅薦深松復式作業機、液壓折疊寬幅圓盤耙、寬幅深耕旋耕機、聯合整地機、小型精位穴播機、氣吹式精量播種機、氣吸式精量鋪膜播種機、帶狀少耕播種機、中小型(尖角式)免耕播種機、大型(圓盤式)免耕播種機、牧草播種機、馬鈴薯種植機等。
行業實力有所提升。近兩年耕種機械行業中的新興民營企業得到較快發展,技術改造力度和資金投入加大,產品技術水平和質量有所提高。而且,一些由農機科研院所轉制后形成的科工貿一體化新型企業的加入,加快了新產品進入市場的進程,也增強了行業的實力。產銷兩旺的市場形勢也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創造了條件,行業中的骨干企業虧損面有所減少。
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首先,耕種機械產品在品種和質量上還不能滿足生產需求。一些結構比較復雜,技術含量較高,對工藝、材料要求較高的產品還不能批量生產,與大功率(88.2千瓦以上)拖拉機配套的部分耕整機具還需進口。例如,谷物播種機、中耕作物播種機和免耕播種機等播種機具,插秧機、移栽機等技術含量較高的栽植機具。耕種機械產品質量有很多問題。小型耕種機械粗制濫造、低質材料代用等問題比較嚴重;大中型產品普遍存在使用壽命低、外觀質量差、缺少安全防護裝置、與拖拉機配套性差等問題。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其次,行業實力弱,發展后勁不足。當前,耕種機械生產企業多、規模小,規模以下的企業占絕大多數,行業的總體經濟效益低。原有的一些規模以上的骨干企業,因機制沒有理順等原因,企業的正常運行和發展被制約;新興的民營企業一般規模比較小,在資金投入和技術改造上有一定困難。更應引起關注的是,近幾年受科研體制改革和企業運行狀況不佳等因素影響,技術人才流失和斷檔比較嚴重,新產品開發投入不足,產品以模仿為主。此外,耕種機械行業在引進外資和國外先進技術方面進展緩慢。
再次,行業市場,尤其是小型農機具市場不規范,產品的無序競爭對行業的健康發展產生很大沖擊。耕種機械產品特別是小型產品技術含量較低,當某些產品在市場暢銷時,仿制產品、冒充名牌產品紛紛涌人市場,市場不規范影響行業健康發展。